正文

上海靶向發力重振經濟

2022年05月30日 09:11:04 來源: 新華網

  6月1日起將取消企業復工復産審批制度,對非居民用戶給予3個月應繳水費、電費、天然氣費10%的財政補貼……29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50條政策措施含金量滿滿。

  “上海經濟發展的基本盤沒有改變,上海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吳清&&,將千方百計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與廣大企業一起努力恢復和重振上海經濟。

  取消復工復産審批

  5月29日,上海市民在街頭拍攝地標建築武康大樓。新華社記者 楊有宗 攝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2021年經濟總量達到4.32萬億元。疫情給上海發展帶來了明顯的衝擊。

  當前,上海各個區域都在積極推動復工復産。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315家規上企業已經100%復工,實現了“應復盡復”。但企業復工復産面臨的一大挑戰是人員到崗和産能恢復情況不理想,有的企業達産率還不到50%。

  “不少員工在小區裏出不來,部分零部件供應沒有完全恢復,只能優先處理緊急訂單。還有一個計劃年內投入生産的新建項目,現在仍然沒有恢復施工。”一家在上海擁有四個工廠的跨國企業高管&&。

  對此,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吳清&&,針對復工復産卡點堵點,上海將從6月1日起取消企業復工復産審批制度。同時,擴大企業防疫和消殺補貼範圍、建立長三角産業鏈供應鏈互保機制,支持各行業領域復工復産復市,穩步提高企業達産率。

   靶向發力助企紓困

  5月25日,上汽生産的乘用車在碼頭上等待裝運出口。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細胞,穩住經濟大盤,首先得穩住市場主體。

  給市場主體減負,行動方案提出一攬子措施:餐飲、零售等5個特困行業以及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可緩繳社會保險費;除減免房租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免房産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非居民用戶給予3個月應繳水費、電費、天然氣費10%的財政補貼,免收3個月單位生活垃圾處理費;對餐飲、零售等困難行業企業給予一次性穩崗補貼,對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上海將想方設法幫助企業減輕包括用工、用能、房租、社保、稅費等在內的各類成本。”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發展改革委主任華源&&,初步測算,上海此輪行動方案疊加上一輪紓困政策,預計全年將為市場主體減負3000億元以上。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開艷説:“我們看到,這次&&的50條措施一是覆蓋面較廣,既有企業又有居民,既有生産端又有消費端。二是含真金白銀,提出了具體的量化標準,讓企業能夠感受到政策溫度。”

  抓經濟發展和抓疫情防控同等重要

  5月28日,上海豫園商城恢復線下營業。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上海在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50條措施很不容易,這表明了一種態度:抓經濟發展和抓疫情防控同等重要。打贏疫情防控是上半場,恢復和重振經濟是下半場。”上海市宏觀經濟學會會長王思政説。

  全方位激發經濟活力,上海將多管齊下:穩外資,建立重點外資企業復工復産專員服務機制,啟用重大外資項目線上服務系統;促消費,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對置換純電動汽車的個人消費者給予一次性10000元補貼,支持大型商貿企業和電商平台發放消費優惠券;擴投資,年內新啟動8個以上城中村改造項目,將新型基礎設施等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範圍等。

  在各項舉措中,促消費備受關注。2021年,上海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1.8萬億元,位居全國城市首位。“城市發展,歸根到底是交易和貿易,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着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在上海前灘新興産業研究院院長何萬篷看來,消費能夠跨越多個場景,就像是一個“火車頭”,把生産、流通、投資、進出口等各個環節牽引起來。“除了促進汽車等大宗消費,我們還要鼓勵大眾消費,讓更多小店恢復煙火氣。”

  王思政認為,政策&&之後,下一步要着重抓落實。“時間就是金錢,要早落實、快落實、把各項措施落實落細,讓政策效應最大化。”針對一些基層單位在防疫上層層加碼,影響復工復産效果,“要改變考核導向,把基層的理念扭轉過來、積極性調動起來,引導大家把主要精力逐漸放到經濟發展上來。”

  記者:何欣榮、胡潔菲、楊有宗、袁全

  編輯:李小虎

【糾錯】 [責任編輯: 許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0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