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我都出一份力 上海一定能渡過這一關

2022年03月18日 09:02:11 來源: 新民晚報

  昨天上午,莘莊鎮水清三村居民在雨中打著雨傘排隊等候核酸檢測  徐程 董俊 攝

  3月15日晚7時許,正在全員核酸檢測的金山某小區電源突然發生故障,居民紛紛主動拿出手機,為醫護人員和志願者打燈照明。停電的十多分鐘,居民和“大白”們通力合作,堅持完成了核酸檢測。陶磊 黎一姬 攝

  這一輪疫情以來,申城不少小區被封控管理。尤其是從昨天開始,上海對重點區域內的人員進行48小時內兩次核酸篩查,更是對許多市民日常生活造成不小的影響。

  “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太辛苦了!我們要配合。”“自己麻煩點沒什麼,大家的安全最重要。”“大家一起努力,上海就一定能渡過這一關!”關鍵時刻,上海市民的理解、配合、支援,感動著一線抗疫者們,也感動著這座城市。

  無症狀感染者姜小姐

  寫信向小區居民道歉,收到的回復好暖心

  “讓你們封控14天了,給大家衣食住行上都帶來麻煩。非常不好意思,深表歉意……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和疫情防控志願者也在竭心盡力地保障大家生活物資配送需求以及後勤保障服務,非常感謝他們。”

  近日,江灣鎮街道一封控小區業主微信群收到姜小姐讓母親發來的致歉信,字裏行間滿是忐忑。沒想到,寬容的鄰居沒有責備,反而一起鼓勵她早日戰勝疫情,回歸正常生活。

  因工作單位辦公樓有人確診新冠肺炎,姜小姐成為密接,之後在隔離點被診斷為無症狀感染者。虹口區江灣鎮街道根據疫情防控要求,3月9日起對她居住的小區封閉管理。

  姜小姐覺得因為自己的原因打亂了大家的工作、學習、生活節奏,深感歉疚,于是寫信向小區居民表示歉意,並讓母親轉發至小區業主群中。姜小姐父母説,知道孩子情況後,他們也開始足不出戶,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所幸家裏事先買了不少菜,就耐心待在家裏等女兒回家。令姜小姐和家人想不到的是,大家在群裏非但沒有抱怨,反而紛紛送上鼓勵。

  有鄰居表示理解説:“非常時期的特殊情況,沒事的,祝你女兒康復!”還有鄰居安慰道:“請轉告女兒,不用有心理負擔,安心養身體,在如此不確定的階段,抗疫防疫是大家共同需要面對的事情,願她早日康復,回到家中。”

  江灣鎮街道三門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唐明珠説,這些好鄰居的回復,讓大家看到了新冠疫情下的人間溫情。據介紹,小區封閉管理後,他們就地招募了60多名志願者加入防控第一線,每天幫助物業管理人員消毒小區;電話詢問獨居及困難老人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助;每天早中晚三次巡查小區,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小區居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街道相關負責人説:“女孩的真誠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防疫工作者。這波疫情以來,街道組織了一批又一批基層工作者、醫護人員、志願者衝鋒陷陣,24小時為居民排憂解難。他們有的拿起電話,成為聯絡四方的接線員;有的穿上防護服,深入小區核酸採樣、運送物資、清潔環境;還有的擔任快遞小哥,提起群眾的‘菜籃子’‘藥袋子’,雖然大家很辛勞,但無人責怪這個女孩。希望她放松心情,早日康復。” 

 

 中學教師淩先生

  主動“入圈”照顧老母,再麻煩也願意配合

  昨天下午5時許,中學老師淩先生剛上完網課,就匆匆趕到老母親家。母親骨折臥床兩年多了,都是他一直在照顧。這次母親所在的南京西路重華居民區要封控48小時,淩先生決定主動“入圈”照顧母親。

  昨晚8時30分許,和母親花了10多分鐘就做好了核酸檢測,淩先生連呼高效。“這段時間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們有多辛苦,大家都是看得到的,我們一定要配合,哪怕麻煩點。因為再麻煩也不會有他們麻煩,再辛苦也沒他們辛苦。”

  56歲的淩先生母親已經86歲高齡。兩年前不慎摔跤,腰椎骨折,一直臥床不起。還好淩先生和母親住得不遠,每天早中晚,他都雷打不動地前往照顧,早上幫母親洗漱送早飯,中午上完課帶著中飯給母親送去,晚上等母親睡下再離開。雖然辛苦,但也習慣了。“這本就是為人子女應該做的。”

  這次疫情讓淩先生有些犯愁。尤其是當知道母親的小區要封控管理後,淩先生十分為難:母親一定要有人照顧,自己還要上網課,妻子也要照顧娘家那邊的老人……時間緊迫,容不得他多考慮,他決定馬上和學校其他老師交接課程,然後趕到母親家與她一起隔離。

  “其實還好,也就兩天時間。我們年紀大,經歷得多了,這種事算不上什麼。”淩先生告訴記者,很長一段時間來,上海的疫情一直控制得很好,最近出現這一波反彈,雖然對大家的生活有很大影響,但仔細想想,也是難免的,上海面臨那麼重的境外輸入壓力,人又那麼多,流動人口也不少,稍有不慎,就會“破功”。“但我相信,只要重視了,就一定能管好。張文宏醫生講的我們一直在看在聽,我們都和他一樣有信心。”

  對于淩先生來説,支援上海抗疫,支援醫護人員和志願者,不是嘴上説説的,而是要見行動。“就拿這次母親小區被管控來説,可能我們家會麻煩點,但也只是麻煩,我覺得,在公共安全的利益面前,這些都是小事,我們一定會配合好。也只有大家都配合了,疫情才會最快控制住,得益的還是我們市民百姓。”

  幼兒園老師蔡虹宇

  照顧好家人,讓老公定定心心當好志願者

  “我感覺宅家有宅家的方式,是和去單位工作那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今早,幼兒園老師蔡虹宇起床後一邊換著床單一邊聽著線上寫作課。“覺得自己還是要多吸收一點不同知識,才能更好地教孩子們。”

  蔡虹宇一家五口居住在金山區楓涇鎮楓陽新村,小區有1000多戶居民,于3月14日下午開始封閉管控,封控後多項工作急需志願者。蔡虹宇的丈夫夏平樂是鎮屬企業的一名黨員,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報名,協助社區醫生做好居民的核酸檢測任務。維持秩序、幫助老年人進行手機登記、整理材料……第一天上崗就忙到了15日淩晨4時,回家稍許休息一會後,又接著上崗。

  “現在的心態比起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感覺沒有那麼緊張了。”蔡虹宇還記得,兩年多前,丈夫就參加了志願者,負責接送轉運人員。“當時沒有任何經驗,我很為他擔心,不斷地問我的醫生表哥該怎麼辦。表哥告訴我,要做好防護,如果沒有護目鏡的話就用潛水鏡或游泳鏡之類的。”蔡虹宇説,那時天很冷,防疫物資也很緊缺,老公戴著游泳鏡,車窗全都開著,轉運那些需要隔離的人,再冷也不敢關窗。

  如今,蔡虹宇已經淡定了很多,不再為夏平樂擔心。防控各項措施都非常迅速,新聞裏也一直在報道相關內容和防疫知識,小區裏一切井井有條,大家只要聽從安排就好。志願者們很負責任,也親切可愛。

  “比如,昨天我看到有老人帶著小孩出來閒逛一下,沒戴口罩,志願者馬上上前用楓涇話説‘快回去快回去,口罩都戴著,小孩口罩都要戴著的,盡量待在家裏。’”

  因為丈夫做志願者,公公婆婆兩位老人和4歲的女兒都是蔡虹宇照顧。“把家裏人都安撫好,讓我老公沒有後顧之憂,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心情和身體都調整好,就是在抗疫,給國家作貢獻了。”蔡虹宇告訴記者,她是帶大班的老師,班上的孩子正面臨幼升小,有的家長比較著急,她也一直在和他們溝通,發送一些幼升小銜接的繪本和資訊給他們。

  這幾天,蔡虹宇收到了很多來自朋友們的“投喂”,也讓她很感動。“知道我被封控後,大家給我買了水果、蛋糕,還有自家種的蔬菜放在小區門口,突然感覺其實封控真的沒有什麼,只是暫時不能出去而已。”

  軟件工程師王先生

  三個月兩次隔離,相信上海定能渡過難關

  好不容易迎來春暖花開,新一波疫情卻突襲魔都。3月4日晚,正在散步的王先生突然接到閔行區疾控中心電話,告知他屬于次密接,需要回家等待疾控到府接往酒店集中隔離14天。

  王先生回憶當時自己的心情可以用“震驚”來形容。“不知道是不是我‘運氣’太好,這已經是我今年第二次隔離。上一次發生在年初,當時2+12居家隔離,但這次要集中隔離。離家14天,還是有點糾結。”回家一邊整理隔離所需用品,一邊想像這14天要怎麼過,收拾完才發現行李和平時出差需要帶的差不多。首先要裝的是工作電腦,打工人、打工魂,從事軟件開發工作的王先生説,他的工作只要有網絡就不會中斷,隨時可與同事線上交流,比一些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幸運很多。

  在隔離點,每天的工作時間似乎比平時更長,經常出差的王先生對住酒店沒有太多不適應。每天常規的核酸檢測、量體溫,一日三餐量還有點大。唯一不適應的可能是“酒店桌椅高度不太適合長時間工作吧”。王先生半開玩笑地説:“一開始幾天常常覺得肩酸脖子疼,後來嘗試每天在房間內適當運動來緩解。”如今進入隔離的第二個星期,他依舊在忙碌工作,這也是很多職場“隔離人”的縮影。

  每天工作之余王先生也會看看網上的新聞,關心疫情最新的進展。“如今我的同事們也都居家辦公了,結束這次隔離之後,我的日常狀態可能也不會有太多的變化。”只是,喜歡旅遊的他已經2年多沒有出國,如今想出上海都有困難。“疫情進入第三個年頭,大家都累了。還是希望盡快實現動態清零,讓我們都能早日回到那個正常的世界。”

  奧密克戎變異株來勢洶洶,傳播力更強,也更具隱匿性。王先生説,作為普通市民,遇到隔離還是要顧全大局。尤其在集中隔離點,防疫工作千頭萬緒,有時難免會遇上安排不周的地方,“大白”總是耐心傾聽、解釋,在合理范圍內解決矛盾,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理解和配合。  

 

 退休老人王老伯

  三個特殊鄰居買菜接力,91歲老母有人管

  從撥打110報警堅決要翻墻離開小區,到逢人就做工作勸説大家配合核酸檢測,成為編外志願者,王老伯短短幾天內的態度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背後的原因,要從幾包代購的菜講起。

  3月12日,楊浦區松花江路一大型居民區開始14天封閉管理。這裏有2000多戶5000多名居民,大部分是老人。延吉新村派出所特意安排民警朱鳴和余茂彪帶上行軍床,穿上防護服,住進小區七八個平方米的門房間,成了兩名特殊“鄰居”。

  第一天,兩名新鄰居就遇上了事。到小區門口一看,原來是小區居民王老伯著急地要求打開大門,好出去給附近獨居的91歲老母送菜。老伯情緒非常激動,聲稱“大不了就從圍墻上爬出去!”原來,王老伯擔心這14天去不了餓著老母親,更擔心她不明情況擔驚受怕,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封閉就是封閉,容不得松懈。兩位民警勸了王老伯45分鐘,最後朱鳴想出一個辦法:他當著王老伯的面,給派出所女同事李東淩打了一個電話。李的父母就住在王母步行五六分鐘距離的小區,每隔兩三天她會去給父母送菜,正好給王母一起送。

  朱鳴打完電話,王老伯沒那麼著急了。第二天核酸檢測時碰到民警,又提出一個要求:“我不會在網上買菜,我喜歡吃清美的豆制品,你們能幫我買點蔬菜和豆制品嗎?”朱鳴一口答應,當即讓同事買來王老伯愛吃的香幹,又自掏腰包,在手機上訂菜送到小區門口,自己取來送到王老伯手中。

  那邊,李東淩已帶著新鮮蔬菜兩次登門看望王老伯的老母親。老太太原本很擔心,但聽完李東淩解釋,終于放心了,連聲説謝謝。

  送菜到府是王老伯和兩個新鄰居的第三次見面,朱鳴轉告他老母親一切都好,飯菜無虞,老伯終于放下心來,連聲感謝三位民警的熱心腸。

  第四次見面又在核酸檢測時。之前不太配合的王老伯成了熱心宣傳的編外志願者,不厭其煩地給抱怨買菜不便的老人做工作:“你看,這兩個小青年又不是我們小區的,主動住進來陪我們一起封閉14天,每天還起早摸黑,我們有什麼好抱怨的?”在這裏住了近30年的王老伯,説話還挺管用,不少老人都配合地加入了排隊檢測的隊伍。

  

環保公司楊女士

  在家隔離14天,從擔心、害怕到感動、付出

  家住濰坊五村的楊女士今天終于解除了14天的隔離,回歸正常。説起這14天的心路過程,她總結為:從擔心、害怕到感動、付出。

  3月3日一早,楊女士像往常一樣醒來,早飯後準備送兒子上學,卻發現小區被封了,心裏害怕極了:“這可怎麼辦?兒子正念初三,傷不起啊!”她急得差點掉下眼淚。還好老師發來了視頻課程,每天還主動把重要內容發郵箱,答疑解疑,她漸漸放下了心。

  作為上海環科淙達水務有限公司的辦公室主任,楊女士日常工作繁忙,但公司第一時間安撫她,讓她安心居家辦公,視頻會議成了她的好幫手,同事之間也有了更暖的問候。

  更讓她開心的是,親朋好友紛紛給她投遞物質和精神食糧,有自己做的燒賣、饅頭,還有各種蔬菜,有個好朋友還送了厚厚的習題卷。孩子收到後,覺得題目品質很高,表示會抓緊時間挑選完成。

  3月7日起,小區開始免費送菜,楊女士愈發覺得生活在上海真是幸福。她天天發朋友圈,匯報自己的隔離故事,每每獲讚許多。

  隔壁鄰居有一對90多歲的老夫妻,本來每天有免費牛奶送上樓,隔離後快遞只能送到小區門口。楊女士懂事的兒子主動提出每天去幫忙取牛奶送到鄰居爺爺奶奶門口。

  小區裏有位每周需三次血透的病患,志願者每次都幫忙把病人從五樓抬到一樓,然後由120對接出去做血透。看到志願者有條不紊、夜以繼日在小區忙碌,運送無數快遞到各個樓道口快遞架,一輪輪提醒大家做檢測……她覺得自己也該做些什麼!

  三八婦女節這天,經申請她如願當上了志願者,“過了一個最有意義的女神節。”第一次穿上“大白”防護服,她很新奇地自拍好幾張。半天過去,她悶熱得差點哭了,但還是咬咬牙堅持下去。6樓房子沒有電梯,她一層層樓跑,一家家通知做核酸。對行動不便的居民,志願者會陪著檢測人員一起上樓採樣做核酸。一天幾萬步,不在話下。很累,也很充實。

  

自媒體創業者吳昉芳

  當上志願者,在朋友圈寫日記為大家鼓勁

  最初得知自己所在的青浦區夏陽街道大盈小區要實行封閉管理,吳昉芳很無措。但她很快平復了心情,處理好工作,然後就去到居委會報名當志願者了。

  簽到、領裝備穿戴、分組集結……領好任務,吳昉芳跟搭檔一起去掃樓排摸人員資訊。這兩天,又忙著指引居民做核酸檢測,跑上跑下,十分辛苦。但每當她打開手機微信,一條條問候資訊都讓她感動。“吃飯了嗎?上來吃個便飯吧,辛苦了……”吳昉芳説,一線工作者正因為被理解、被感動,才有了排除萬難的信念,守護好大家就是我們堅持的理由。

  吳昉芳是一名自媒體創業者,除了當志願者,她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在朋友圈裏寫隔離日記,給大家加油鼓勁。“突發的情況讓城市似乎又按下了暫停鍵,不過暫停不是結束……我們不需要英雄,但是當需要的時候,就會有英雄出現。我們不需要犧牲,但到關鍵時刻總有人挺身而出。”

  像吳昉芳這樣的熱心市民還有不少。青浦徐涇鎮光聯村的楊曉東和楊永興更是父子齊上陣,投入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楊永興在光聯村地頭熟、人頭熟,且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威信。從最初的數據統計、核酸檢測、發放物資、村民溝通,大小事宜,楊永興都衝在前頭。最耗時的人員資訊排摸,老楊和其他網格長堅持一遍遍到府,確保數據準確,跑完樓回來,還要挑燈梳理數據。

  核酸檢測環節怎麼做到有序檢測、快速統計?兒子楊曉東的獻策讓大家直呼“楊參謀”。在他的“謀劃下”,核酸檢測入口讓本小區志願者把守,因為熟門熟路更好維持秩序;檢測過程,按門牌號每兩棟一組進行,嚴防人員聚集;一半網格組成員負責指導村民提前打開健康雲登記碼,加快檢測速度,另一半網格組成員在出口處,統計每位村民累計完成的核酸檢測次數,摸清底數。方方面面考慮周詳,在楊曉東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小區核酸檢測工作做得有條有理、高效有序。

【糾錯】 [責任編輯: 沈梅 ]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518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