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密集“熱力點”折射上海高品質發展澎湃活力

2022年03月04日 08:26:57 來源: 文匯報

  臨港滴水湖水光瀲艷風景秀麗,已經成為市民休閒度假的好去處。記者 趙立榮 攝

上汽集團臨港智能工廠總佔地面積超過120萬平方米,包含了整車和發動機制造。 記者 張伊辰 攝 制圖:馮曉瑜

  短短半年間,全球鋰電龍頭寧德時代就在臨港新片區連落兩子。開工儀式現場,公司展露了布局上海的決心:要建設先進材料、係統結構、極限制造和商業模式“四大創新體係”,助力構築世界領先的科創優勢。

  緊挨著寧德時代智能工廠,更多重磅項目也在加速落地,中芯國際基地、大飛機園總裝配套、碧博生物,還有住房、交通、生態等,總投資超過千億元。眼見著滴水湖畔塔吊林立,樁機聲接連不斷,超500個建設工程100%復工,工地建設者超過2萬人,有人忍不住感嘆:這幅畫面像極了浦東開發開放初期的場景——打樁機轟鳴,壓路機碾動,焊花飛舞……

  同樣響起工程機械巨大轟鳴聲的還有“五個新城”。隨著一大批産業、環境、民生重大工程啟動建設,這一全市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進入到大規模開發建設實施階段。謀定快動、乘勢而上,“五個新城”加快打造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不僅為上海在外線開辟了新空間,還為與長三角賦能互動、功能互補打造了新格局。

  6000多平方公里上的“熱力點”密集分布,折射出整座城市育先機的火熱幹勁、開新局的發展勢頭。“十四五”開局之年,上海經濟總量再上一個新臺階,首次突破4萬億元大關,在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上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主動而為,謀勢破局

  4700萬標準箱!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上海港通過高效安全的運作,源源不斷為全世界提供著各種必要的商品,全年吞吐量連續12年坐穩世界集裝箱第一大港。

  仔細剖析這一驚人的數據,創造紀錄背後的力量正是應對挑戰的主動而為。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由于一線無需人員接觸,因而發揮出重要作用,也成為上海港箱量的一大重要增長點。借助提前布局的數字孿生技術,智能管控係統可以在不影響真實港口運作的情況下,不斷進行測試和優化,使“智慧大腦”更加聰明、高效。就在2021年12月23日,洋山四期碼頭晝夜集裝箱吞吐量又創紀錄地達到25488標箱。

  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和不確定。面對重重壓力,這座中國經濟中心城市謀勢破局,全力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視線從碼頭轉向樓宇。在高樓林立的浦東陸家嘴,首幢年稅收“百億樓”——上海國金中心去年在此誕生。而位于南京西路商圈的恒隆廣場,年稅收額也突破了百億元,凸顯樓宇內總部企業、高端産業的集群效應。從“億元樓”到“百億樓”,不斷刷新的數字刻畫出一條經濟強勁增長曲線。

  多家地産咨詢機構發現,2021年上海寫字樓市場強勁復蘇,全年凈吸納量達129.8萬平方米,創下歷史新高。這些新增的寫字樓需求中,TMT(科技、媒體和通信)行業取代金融業,成為最大租戶。

  世邦魏理仕的分析是:上海提出“3+6”新型産業體係,大力發展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産業,以及電子資訊、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産業。這些新産業體係囊括了TMT行業的核心産業。從本質上説,寫字樓租戶地位的變化,正是得益于新型産業體係的落地和滲透。

  統計數據恰恰印證了專業機構的判斷。2021年,全市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07萬億元;軟件和資訊服務業營收超1.26萬億元,同比增長超15%,為全 市 生産 總值(GDP)增 長貢 獻40%;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三大先導産業總規模超1.2萬億元,同比增長超18%。

  肩負使命,乘勢發力

  上海交通大學成立的李政道研究所,目前正在浦東張江穩步推進實驗平臺建設,聚焦極端物態物理中最基礎的科學問題,力爭實現“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

  作為其科學城的“鄰居”,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則在去年挂牌啟運,為長三角區域産業發展提供源頭技術供給和轉化服務,為科技中小微企業孵化、培育和發展提供創新服務。

  提供高水準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品質發展,這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正為如此,這座城市鉚足勁兒在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上全力奔跑,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

  肩負著國家賦予的重大戰略任務,上海是世界觀察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探索高水準改革開放,上海責無旁貸。

  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準,正在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浦東新區,以改革係統整合、制度型開放為牽引,力圖讓更多深層次改革、高水準開放、大力度創新加速落地開花。去年底,國務院首次批復臨港新片區調整實施有關行政法規規定,符合條件的外資船公司能在部分港口開展沿海捎帶業務。業內專家如此解讀:此舉有助于優化國際貿易航線網絡布局,實現航運樞紐功能升級,進一步提升上海港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面對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關鍵階段,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上海乘勢發力。就在去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標誌著繼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之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成為上海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又一重要承載地。

  從“上海的虹橋”向“長三角的虹橋”乃至“世界的虹橋”邁進,“大虹橋”著力打造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樞紐連結。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作為“一核”,交出了高品質發展的亮眼成績單:2021年,虹橋商務區稅收收入346億元,同比增長29.1%;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家,佔全市新增數的10.7%;新增民營企業總部13家,佔全市新增數的11.4%;累計引進總部類企業超過400家。

  搶佔先機,聚勢致勝

  基業長青的企業總是敢于突破慣性思維,積極打造自己的“第二曲線”。而勇當排頭兵、先行者的城市,又何嘗不是如此?

  在GDP邁過4萬億元大關之後,“新賽道”和“智造力”正為上海積聚高品質發展的致勝勢能。“從0到1”、刷新“上海智造”速度的智己汽車傳來最新消息,L7量産車已在上汽集團臨港智能工廠正式投産,預計3月29日上市,4月啟動交付;作為城市數字化轉型的一大標誌,上海建成了2家國家級標桿性智能工廠、5家市級標桿性智能工廠、40家市級智能工廠……

  今年上海兩會上,“強化新賽道布局和終端帶動”被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誰能佔據經濟數字化新賽道,誰就能更好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成為共識。

  作為上海數據經濟重要的基礎設施,上海數據交易所前不久完成了第二批20個數據産品的挂牌,挂牌産品總量提升到40個。

  去年11月,上海數據交易所在張江揭牌成立,成為國內第一家以“交易所”命名的數據服務機構。這是一條嶄新的賽道:上海首創了許多數據交易的規則、機制、標準,希望能推動數據資源以更合規、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式進入流通環節,釋放數據紅利。

  對于今後的發展,上海數據交易所目標明確:不僅要把數據交易做得紅紅火火,更希望能將上海首創的“數商生態”打造得越來越完整、越來越有生命力。

  搶佔先機,上海加速布局、馬不停蹄。在積蓄新動能的同時,新空間——謀篇起步、夯基壘臺之後的“五個新城”也正全面發力。

  松江新城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依托G60腦智科創基地、騰訊科恩實驗室等重大研究平臺,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現科創“蝶變”,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千億元級産業集群和若幹百億元級産業集群推動産業“裂變”,營造基金雲、創新主體雲、互聯網雲“三朵雲”創投生態環境促成要素“聚變”。

  而在青浦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城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等戰略交匯的紅利,正推動其在長三角地理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走向長三角戰略重心和功能核心。發端于青浦區、依托G50主幹廊道與沿線城市形成緊密合作的一條數字創新發展帶——長三角數字幹線也已啟動建設。

  時代浪潮奔騰向前,面對未來更高階的挑戰和競爭,上海將搶抓時代機遇,全力構築高品質發展新優勢,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創造新奇跡、展現新氣象。(記者 唐瑋婕)

【糾錯】 [責任編輯: 羅沛鵬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497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