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好“立法試驗田”,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2022年03月04日 08:27:02 來源: 文匯報

  自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浦東新區法規以來,截至目前,浦東新區已“上新”7部法規,涵蓋市場主體自由進退、知識産權保護、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等方面。

  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也是一塊寶貴的“立法試驗田”。

  如何把立法授權用好用足,以此更好支撐浦東大膽試、大膽闖,也助力上海加快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勢——在滬全國人大代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代表團議案。

  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讓廣大市場主體“進退自如”盤活優質資産;加強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完善仲裁製度……這3份擬以代表團名義提交的議案,切入口不同,但精準聚焦同一目標:打造世界一流營商環境。

  “這些經由實踐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新探索、新機制,不僅要在更廣範圍內加快複製推廣,更希望能從法律上、制度上固化下來,激發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增強我國經濟韌性。”代表們這樣注解。

  全生命周期制度供給,推動市場吐故納新

  不久前舉行的在滬全國人大代表會前活動上,這3份議案齊整地擺上桌面,案由、案據清晰羅列,每一個問題都直指要點。

  豐富的議案內容,源於紮實的調研所得。去年,上海市人大繼續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監督。其中,市場主體呼聲較大的痛點堵點更被列為專門課題深入調研。以企業退出機制為例,有代表耗時近8個月,一家家走訪企業、逐條厘清問題癥結。最終,調研成果被兩部浦東新區法規所吸納。

  依法利用市場退出路徑實現市場資源的“騰籠換鳥”。企業明明白白經營,也能體面合規地離場,這才算得上好的營商環境。

  自相關法規施行以來,不少市場主體“點讚”。以《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主體退出若干規定》為例,得益於該部法規首創的強制除名、強制退出等新舉措,施行近一個月後,有189戶企業順利退市,499戶企業通過簡易登出程序發布登出公告,優化了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下轉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由此,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産法》議案中提出建議:新增“簡易破産程序”,由此高效利用司法及市場資源,實現繁簡分流,期望上升至國家立法層面,維護更廣大的市場主體權益。

  《上海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實施方案》去年底印發,提出用3至5年時間,上海營商環境國際競爭力要躍居世界前列,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在全球範圍內集聚和配置各類資源要素能力明顯增強,市場活躍度和發展質量顯著提高,率先建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如何理解“一流營商環境”?此次議案中也建議:要把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供給作為重要發力點,推動市場吐故納新。

  建議修改仲裁法,提升處理國際經貿爭端專業能力

  法治,最好的營商環境。

  此次擬提交的議案中也建議修改仲裁法,進一步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

  通常情況下,經貿雙方會提前在合同中約定是否使用仲裁,以及具體地點、適用法律等。結合調研,代表們發現,對廣大市場主體而言,相較於訴訟,仲裁這一解決爭端的手段具有簡易、專業、高效等特點,更靈活也更受青睞。數據顯示,仲裁法實施26年來,全國共依法設立組建270多家仲裁機構,辦理案件400多萬件,涉案標的額5萬多億元,案件當事人遍及全球80余個國家和地區。伴隨着經濟社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仲裁規則也亟待“更新”。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正是要不斷提升我國仲裁業處理國際經貿爭端的一種專業能力和服務能級。

  因此,代表們建議,加快推進對仲裁法的修改,從而為提高仲裁公信力、促進制度性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特別是提高仲裁服務國家全面開放和發展戰略的能力,要在國際商事爭端解決領域對標國際通行規則,建設國際仲裁中心。

  以修訂法律,推動行業發展,優化合作生態,賦能國內外市場主體,推動國家深度融入全球治理網絡。

  代表們也提出,上海還可探索更多新機制、新方案,給予市場主體更多“選擇權”。譬如,建設培養更多涉外法治人才等。“只有更好地與國際規則接軌,才能切切實實保護好廣大市場主體利益。”(記者 王嘉旖)

【糾錯】 [責任編輯: 羅沛鵬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49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