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圖書館新LOGO :一只小鳥從書中振翅飛出

2022年02月23日 09:18:16 來源: 東方網

    “我們想用新LOGO 刷新那些關于圖書館的刻板印象。圖書館早已不是埋頭苦讀的藏書樓,讀者身在其中可以像鳥類一樣感受到天空海闊,感受到詩意和創意。”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説。

    2月22日,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在上海圖書館東館發布新版機構標識、東館特邀藝術家,展現了對大閱讀時代的解讀,也是對“智慧(intelligence)、包容(inclusiveness)、互聯(interconnection)”3i轉型戰略的闡釋。

    啟用新LOGO,開航大閱讀時代

    

上海圖書館新LOGO

    富有科技感的鐳射秀將上海圖書館新LOGO帶到了發布會現場。新LOGO延續了原有館標的三角外形,用弧形線條構成書本翻頁的意象,頂部似有一只從書本中振翅飛出的小鳥,寓意上海圖書館將傳承過去的成功經驗,擁抱未來的智慧發展。

    LOGO左右對稱,呈兩種深淺不同的藍色,如飛鳥棲息在被陽光照耀的大樹上,寓意上海圖書館將傾力推動本館與東館協同發展,兼顧公共閱讀推廣與專業圖情服務,為全年齡段、多樣化知識需求人群創設包容性環境。

    早在1996年上海圖書館淮海中路新館開館時,上海圖書館第一代LOGO誕生。如今,上海圖書館東館建成之際,上海圖書館升級了LOGO。新LOGO由設計師陳幼堅捉刀,整套視覺識別係統由設計師沈浩鵬完成。“作為全球世界級城市裏最大的公共圖書館,我們有責任用更完整的視覺識別係統,彰顯上海人開放理念、包容文化和時代精神。”陳超説。

    “我們作為知識的組織者、服務者,將致力于用科技賦能文化,讓讀者享受便捷、高效、創新的智慧服務。”在陳超看來,LOGO簡約而具呼吸感的線條排列,不僅與上圖東館大斜面切削的現代雕塑感相呼應,更寓意上海圖書館如同大海,將致力于連接每一座資訊孤島,連接人、空間、媒介、內容與知識,百川入海,最終匯入一個紙本閱讀與數字閱讀相融、實體空間體驗與雲端線上互動相合、館員創意與智能工具相聯的大閱讀時代。

    在藝術中閱讀,在閱讀中感受藝術

    即將于今年上半年開放的上圖東館,是為數不多引入場域定制藝術品的公共文化場館。東館特邀藝術家中有徐冰、谷文達、申凡等,這些中外知名的當代藝術家自東館建設之初,便受邀圍繞圖書館特質進行創作,將藝術之美融入閱讀空間。

    中庭大廳是讀者到達上圖東館後的第一個重要站點。上海本土藝術家申凡的作品出現在中庭數百米的地面上。這件名為《往來春秋》的作品以老舊報紙為創作原型,涂抹掉文字內容,僅留下標點符號。標點是閱讀的暫停之處,也是思維的留白之處,更是文字的韻律標識,如同音符。申凡説,在藝術中閱讀、在閱讀中感受藝術,既是世界級城市圖書館的應盡之責,也是大閱讀時代下閱讀連接萬物的應有之舉。

    室外谷文達的《高山仰止》,看似是水墨作品,實則無紙無筆無墨,順簡詞筆劃刻鑿研磨,將自然儒石水拋光後産生“石黑”,以此為墨。藝術家裹刻“高山”“仰止”二詞于儒石之上,所用石材取自山東境內,源于儒家故地,故名“儒石”。一高一低,一開一合,長短相形,高下相傾。仔細的人會發現,作品中的書法雕刻與上圖東館倣若一塊正在雕琢的玉石的建築風格相一致。

    新標誌誕生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上海圖書館謀求轉型的新開始。

    “我們將堅持公共閱讀推廣與專業圖情服務並重,傾力推動淮海路本館與新落成的東館齊頭並進,整體轉型成為全媒體時代的新型圖書館。這個轉型的過程,我們自己需要努力,也希望廣大的讀者一起參與,共同澆灌上海圖書館這棵大樹枝繁葉茂。”陳超説。(包永婷)

【糾錯】 [責任編輯: 許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8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