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評彈團緣何能在疫情期間逆勢飛揚?
聽一場評彈演出需要拼手速了?2月17日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在豫園湖心亭茶樓開出的春節特別演出,開票半小時即告罄。
新空間、新觀眾、新業態,上海評彈團在疫情期間反而煥發了勃勃生機,化整為零,多點開花,書場、劇場、演藝新空間裏處處可以見到評彈人的身影。
努力開拓 新空間
疫情防控期間,在上海評彈團鄉音書苑的帶領下,全市十余家書場克服種種困難,堅持開門演出,共演出2529場,觀眾18.65萬人次。
老早評彈演出,七八成都是長篇。團長高博文説:“疫情改變了評彈單一的演出形態。時代在發展,如果還是以不變應萬變,肯定不行的。”不少曾經鮮有涉足的場地,為評彈的新業態發展打開了局面。“曾經我們每年的演出收入都在三四百萬元左右,2021年達到了506萬元。增長點就在我們的巡演、演藝新空間、各種講座中。”
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人生若只如初見——評彈名家演唱會”一直持續到午夜12時半,演出的線上播放量更是超過了2550萬。在長春文廟廣場,大雨瓢潑,近2000名觀眾不離不棄,披着雨披觀賞評彈團在第三屆吉林非遺節的閉幕演出“‘江南風’評彈演唱會”,在線觀看人數超過60萬。
在上海世紀公園的露天音樂廣場,上海評彈團群星江南風演唱會與國潮節慶相結合,《聲聲慢》《花好月圓》等諸多熟悉的曲調以及靚麗旗袍與儒雅長衫喚起了觀眾心中的江南風情。在豫園九曲橋邊的茶樓,新式長篇《珍珠塔》《武松》《十美圖》的精品演出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3月,八對評彈響檔還將攜青年新秀在湖心亭集中演繹老上海傳奇故事。
主動融入 新業態
線下空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在線上也有了更多的打開方式。不久前,網絡游戲《一夢江湖》特邀高博文與彈詞名家張建珍攜手參與線上實景嘉年華慶典,將江湖夢變為現實,打造全新評彈曲目《逢君入夢》,以原汁原味的江南聲音跨越現實與虛擬的界限。
網友“小笙”在游戲裏的金陵奇妙會玩耍時,走到一個屋檐下突然聽到這首《逢君入夢》,到處找聲源,終於走進閣樓,找到了游戲裏的評彈場景,在那裏聽完了一曲,就像走進了江南的樓閣聽曲一樣,360°環繞,代入感太強了。
網友“你肉不肉”卻專門跑到這間唱着評彈的閣樓上聽曲兒,“別提多悠哉了”。二次元的世界裏,年輕人感受到了父輩、祖輩到茶樓、書場聽書的樂趣,一次次在評彈團的嗶哩嗶哩官方賬號下發出拷問三連:“為什麼只有三分鐘?”
無獨有偶,《神女劈觀》在全網的爆火也吸引評彈國家隊即興玩了一把,上海評彈團演員陶鶯蕓在電台錄節目時,接受了一次翻唱挑戰。一段俞調的《神女劈觀》讓“萌新”網友爭相詢問,哪可以買到有陶老師演出的中篇評彈《林徽因》?
積極吸引 新觀眾
在給孩子們播撒評彈種子的路上,評彈人也一直在努力。上海兒童藝術劇院的親子演出《寶貝,來看戲》向評彈團發出邀請,高博文和吳新伯獨闢蹊徑,用吳方言教小朋友朗誦唐詩宋詞。更不要説用評彈演繹哆啦A夢的主題曲、火爆一時的《大王叫我來巡山》,吳新伯還將評話裏的關羽、呂布和網游《王者榮耀》&&起來,台下大小觀眾都覺得很有意思。
如今在嘉定,有了一個小牡丹少兒評彈團,陶鶯蕓每週都會給孩子們上課,從坐姿禮儀到琵琶彈唱,這群小小紅領巾如今已經有模有樣。不管他們來自山東、河南還是東北,一口吳儂軟語,讓他們成為上海的一分子。
小小的評彈舞&,也承載着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從演出形式上區分,有長篇、中篇、演唱會等;從價位上區分,有免費的公益場、5元、10元的書場、30元的鄉音書苑、288元的海上梨園演出;從內容上區分,有《繁花》《林徽因》這樣的都市生活和名人傳記題材,有《白蛇傳》這樣的“愛情神話”,有《戰無硝煙》《醫聖》這樣的金融和抗疫題材,只要需要,這支輕騎兵立馬就可以演出來。
評彈老觀眾看《戰無硝煙》時很不適應,為什麼?沒辦法打瞌睡了,根本不知道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哪能不仔細聽?蘇州觀眾在欣賞書場版的《醫聖》時不由得豎起大拇指:“到底是上海團!”一次次創新的成功,離不開紮實的基本功,“所有流派和書目的傳承,上海評彈團都有清晰的譜係,點對點手把手傳承。”高博文&&,守正創新還是根本。(記者 趙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