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距離春天尚有時日

2022年02月05日 09:25:27 來源: 新民晚報

  昨天4時51分,太陽到達黃經315°,迎來立春節氣。立春的到來,意味着新一輪的二十四節氣輪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四時流轉、以春為首。立春意味着冬去春來、萬物更生,既是春季節氣的起點,也是一年四季的始點。只不過,對於上海來説,此時仍處在數九寒天裏的“六九”,春天還在遠處。

  其實,“春天”通常有三個概念。一為天文學上的春,二為農耕意義上的春,三為氣候學的春。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産物,它是古人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因此,立春,通常也被稱之為天文意義上的春。

  而另一個人們所熟知的“春”,就是我們常説的氣象意義的春天,也就是説,氣候學上,當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穩定≥10℃,5天裏的首日即為入春日。進入立春節氣,氣溫、降水、日照等,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可明顯感覺到白晝長了,氣溫也會逐漸轉暖。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差異懸殊,因此,立春節氣期間,真正具有早春氣息的往往只有南嶺以南一帶,在北方,萬物仍然蕭索,2月上旬寒潮也頗為多見,甚至還會飄雪。此時的上海和春天也離得尚遠。氣象統計資料顯示,上海進入氣象意義的春天通常要等到3月中下旬。

  不過,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重視開端的象徵意義,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自然也是地位重要,民間也有“春朝大如年朝”“年大不如春大”等説法。正因為如此,豐富多彩的立春民俗活動流傳至今,比如,浙江一帶的人會在立春時節去郊外探春,然後折下松柏枝條編成圓圈,戴在孩童頭上以此保證孩子“四季清健”。(馬丹)

【糾錯】 [責任編輯: 沈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5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