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巔,太極騰挪出中國之美
屏幕上,太極拳表演者白衣飄飄,閃轉騰挪如行雲流水;他們背後,上海浦江兩岸風景流光溢彩,盡收眼底——今年央視春晚上,景觀太極《行雲流水》因其獨特的創意和唯美的表現吸引了不少觀眾。
行雲流水背後是紮實付出
楊順洪、梁壁熒、楊徳戰三位武術、太極冠軍在上海、重慶、廣州的“雲端高樓”,帶來一段象徵着相遇、展示、碰撞、共生的太極表演。其中上海的拍攝地有兩處:有“中國第一高樓”之稱的上海中心大廈和總高320米的上海白玉蘭廣場。
在鋼筋水泥遍佈的城市之巔表演太極拳,行雲流水背後是扎紮實實的付出。節目播出之後,參與節目製作拍攝的相關部門揭秘這些唯美鏡頭背後的艱辛。
“一想到武術,就會想到像電影《臥虎藏龍》一樣,人在竹海、雲端的‘飛翔’。《行雲流水》將三位太極冠軍安排在三座最具活力的現代化城市的高樓之上,從空中俯瞰城市,雲霧環抱,樓宇猶如鋼鐵竹林,三位太極高手在這之間騰挪。”主創張異凡介紹,此次在滬拍攝,令導演組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的活力與現代化,以及它的特殊魅力。
《行雲流水》的整體拍攝耗時小半個月,但編創及策劃耗時3個多月。去年9月中旬,上海中心就接待了央視春晚節目組“現場踩點”。作為上海標誌性建築之一,上海中心此前也承辦過不少重要活動,大廈樓頂曾多次配合春晚亮燈,但要來拍春晚節目,還是第一次。
幾輪實地探訪之後,節目組選擇了“最大膽”的方案:要在上海中心樓頂搭建舞&拍攝節目,“可以想象拍攝效果有多美,也可以想象拍攝過程是多大的挑戰。”據介紹,上海中心大廈垂直高度達632米,這個高度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氣候條件問題:相比地面,這裡溫度更低,風力更大。去年上海入冬後,幾次陰雨天,在上海中心高樓看到的卻是雪,“樓下雨、樓上雪”是上海中心大廈的“常態”。此外,大廈樓頂搭建舞&條件也不佳,這裡既不開闊也不平坦,而是擦窗機的軌道,高空作業風險需要評估論證;就連上下的交通條件也受限,僅能依靠攀爬狹窄的籠梯才能抵達……
讓觀眾看到上海城市之美
在張異凡看來,導演組一開始的目的便是在武術節目中實現創新表達。“傳統武術與現代化城市的鋼鐵叢林混搭在一起,象徵着中華傳統文化孕育了現代化城市的文明;高樓大廈就像中國的鋼鐵脊梁,高高聳立。”參與此次拍攝工作的上海中心工作人員也意識到,登頂拍攝,不僅是節目創意,也蘊含着對中國城市發展建設成就的讚美。
去年10月,在上海市委宣傳部的牽頭下,節目組和市公安局、市應急管理局、氣象部門及城投集團、上海中心等單位負責人共同協商如何保障拍攝順利完成。相關部門在上海中心實地勘察之後,評估論證任務風險,指導拍攝安全保障工作,上海中心根據相關部門和城投集團的意見,數次優化方案,並制定專項應急保障方案。在此期間,節目主創也在一遍又一遍地實地踏訪,並確定於11月開拍。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拍攝的計劃,拍攝時間不得不一改再改,最後延期至12月中旬。延期讓拍攝難度更高:12月上海天氣更加寒冷,樓頂風力等氣候條件更加複雜,地面甚至可能結冰。這樣的環境條件對上海中心的各項配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12月19日至12月26日,春晚節目組來到上海拍攝,期間攝製組78人次先後5次登上上海中心樓頂。
節目播出之後,有網友讚揚這是今年春晚“最美節目”之一。得到這樣的評價,為節目忙前忙後的工作人員非常高興:“讓觀眾看到上海城市之美,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