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頓特殊的團圓飯吃出“家的味道”
公交線路上,享受豐盛美味
昨天,上海巴士三公司食堂凌晨5點就開始忙碌起來。洗菜、切菜、配菜、淘米、烹飪……50個廚師齊齊上陣,鍋碗瓢盆叮噹響,一頓特別的年夜飯正在操辦。
每到萬家團圓的除夕,公交人仍然往來在線路上,服務市民出行。今年,巴士三公司更多外地員工選擇就地過年,駕駛員、售票員、站管員、安管員、營運監控值班人員等九大工種,共計1900餘人堅守崗位,年夜飯需求量隨之增加。讓職工們在這特殊的日子裏吃飽、吃好、吃出年味,是總廚曾義每年的慣例。
凌晨3點,曾義就到食堂開始檢查食材,核對配料量、蒸飯量、餐盒量,以及各方面用具消毒。天還沒亮,他和其他廚師一起,忙着淘米蒸飯。有他在,就好像有了“定海神針”。上午連續幾個小時,廚房裏每個人各司其職,活動半徑幾乎不超過一米。“每道工序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不能出錯,大家都會很仔細。”
其實,曾義的老家也在外地。他是四川人,工作後輾轉全國多個省市,粵菜、川菜、本幫菜無不精通。進入公交行業10多年來,幾乎是告別了春節回老家團圓。“我們公交職工每天早出晚歸很辛苦,照顧好他們的胃口,做好服務的大後方,就是這個工作最大的意義。”
今年,廚師們準備了符合上海本地口味的紅燒大排、鹽水蝦、熏魚、蛋餃、烤麩、八寶飯,還有考慮到各地口味的香辣蝦、醬牛肉、醬鴨。“既然是年夜飯,最重要的就是豐盛,總共有12道菜,另外還有湯、水果、點心等。”
每一道菜都有講究。比如,最常見的熏魚,首先食材就很重要,“我們用的是烏青魚。湯汁要熬四五個小時,這樣才能把香味熬出來。其中還特意加了麥芽糖增加醬汁濃稠度。”
由於公交行業的特殊性,大部分員工只能在線路上吃這頓飯。午後,精心燒制出來的飯菜被打包送往修理車間、線路調度室等崗位員工的手中。
“除夕夜,和同事們一起吃上公司準備的年夜飯,一人在外的孤單也驅散了不少。”“90後”李佳偉來自廣東揭陽,是車間日班保養組修理工。這段時間,他和同事們每天在完成計劃保養任務後,加班加點更換20個左右剎車蹄架,保障公司營運車輛行駛安全。“平時想家了,我就跟家裏人微信視頻聊天,讓他們放心,我在這裡挺好的。”
幸福飯堂裏,感受社區溫暖
紅燒蹄髈、熏魚、松鼠魚等琳瑯滿目;福字窗花、大紅燈籠年味正濃……除夕中午,在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的桐柏·幸福飯堂內,基層一線防疫人員、環衛工人,高齡、獨居、困難居民等應邀而來,吃了一頓特殊的團圓飯,感受到“家的味道”。
來自河南的何先生是社區“美化師”的一員,這是他響應“就地過年”政策駐守曹楊新村的第三年。“對我來説,曹楊新村已經是‘第二故鄉’,生活在這裡很方便、很舒適,過年也沒有孤獨感。”
飯桌上的其他人紛紛讚同。一位基層一線防疫人員&&,春節期間的疫情防控、應急搶修等工作是重中之重,用“敬業福”換百姓的“平安福”,才能讓社區過上溫暖祥和的新春佳節。“雖然免不了身體上的疲乏,但社區這塊‘後盾’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保障,這頓團圓飯就帶來了滿滿的過年儀式感和人情味。”
“這一年大家辛苦了,今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借這頓團圓飯,向大家道聲感謝!”現場,曹楊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許春輝為大家送上新春祝福。
大家談笑風生間,飯堂一隅,來自杏梅園居民區的蔣爺爺賦詩一首:“春到人間人興旺,全靠黨的領導好……”
語畢,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蔣爺爺十分感慨:“社區組織了這麼一場活動,讓我吃上了熱鬧的團圓飯,感受到了來自社區的溫暖!”
老齡化程度較高的曹楊社區,近年來不斷完善升級配套設施。今年新增設的“煙火氣”幸福飯堂,更是一開張就成了許多老年人的“心頭好”。因菜品口碑好,春節不打烊的幸福飯堂年夜飯套餐預訂接近“爆單”,售出了幾百份。套餐含8個熱菜、6個冷菜,居民可自行選擇成品或半成品。
作為新中國建立以後的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已迎來她的70歲生日,新一輪城市整體更新、舊住房成套改造,讓1499戶居民順利回搬入住曹楊一村。這個春節,也是居民們回搬後的第一個春節。
“祝您老人家虎年身體健康,快樂幸福,越活越開心!”1月30日,曹楊新村街道幹部來到曹楊一村百歲老人滕文湘的家中,向她拜年,並送上了街道特別定制款的新年“福”字和春聯,春聯上寫着:“山歡水笑春滿地,人壽年豐喜盈門”。
在曹楊一村內,居民們一筆一畫繪“虎”畫,一起編織“中國結”。左鄰右里還一起包煮湯圓,共品曹楊小火鍋,圖個“團團圓圓、紅紅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