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居安老”床位如何盤活超大城市養老資源

2021年10月12日 08:39:46 來源: 文匯報

    可自動升降配合護理,也能載入24小時睡眠監測儀……這樣一張具有養老護理功能的床,不只在養老院,在老人家裏也能有。

    超大城市上海,老齡化程度超過36%,如何通過“原居安老”的一張床位,疏通盤活各類居家養老服務資源?實踐中,相關部門將這張床視作養老服務的“具象樞紐”,打破相關壁壘,連結整合起包括適老化改造、智能養老、居家養老在內的種種政策及服務,整合了人力、設施等養老服務資源,更逐步打造出更高效實用的嵌入式養老生態圈。

    以本市唯一入選民政部“十四五”首批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試點的靜安區為例,下一步將緊扣家庭養老“一張床”,率先探索接駁專業機構服務,以此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的品質和效能,放大老年人群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挖潛”挖出高效,精準配置養老服務資源

    經多年建設,涉及養老“一床難求”現象在上海已有所緩解,但與龐大市場所需仍有差距。比如,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要“挖潛”挖出一張床位,面臨諸多難題。以靜安區為例,該區已建成機構養老床位6816張,“十四五”期間還計劃新增約3000張機構養老床位。

    來自民政部門的數據顯示:在上海市中心新建一張機構養老床位,其成本投入在數十萬元左右。若將這張床“搬”至居民家中,僅需花費2萬至8萬元。

    成本可負擔、方便可及的家庭養老床位,成了科學精準配置養老服務資源、落細落實嵌入式養老的更優選擇。

    這也成了全市各區未來發力居家養老的抓手之一。以靜安區為例,未來半年內將建設不少于566張家庭養老床位。“這個數字相當于過去兩年全市各區試點數量的總和。”靜安區民政局局長焦志勇説。

    從硬改造到軟服務,居家養老也能“類機構”

    看似是“一張床”,但是從試水到成規模推廣,得益于前端後端一係列養老資源及服務的集聚和成熟。想要在家庭中安上一張“類機構”養老床位,其前置條件就是從社區、家門口到家庭內部各項“老年友好”的硬體設施必須配備、改造齊全——比如,家庭適老化改造套餐的推出、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的構建、老房加梯的提速、無障礙設施的完善等。

    實踐中,靜安區已完成入戶評估和方案設計1249戶、完成適老化改造1048戶,目前改造完成量居中心城區第一。

    物理載體改造更新的同時,一張家庭養老床位還意味著各類軟服務也要附著其上。在前期試點基礎上,靜安區推出了一張特別的服務指導清單。從居家燒飯菜、洗碗到陪散步、陪聊天,老人們的種種服務需求都清晰列明。老人們將與養老服務機構“一對一”簽約,並按照“一戶一方案”的標準,個性化提出“需求功能表”,通過“政府貼一點,企業讓利一點,居民自付一點”,積極回應、滿足老人的需求。

    城市數字化轉型加成,養老生態圈呼之欲出

    家庭養老床位,實則是一種“類機構”照護功能的床位。但它與機構養老床位的區別就在于,沒有24小時負責照護的專業人員。試點中,結合當下城市數字化轉型,依托不斷完善的智能化養老平臺,以及各類數智功能的連結嵌入,有效彌補了家庭床位涉及人力方面的短板。

    借助試點投入運作的“為老服務一鍵通”,靜安區在部分街道(鎮)老人家中安上了“一鍵通”關愛電話。老人有任何服務需求均可一鍵尋求平臺解決。各類服務資源和相關人員,均“待命”後臺接受“派單”,為老人提供24小時無間斷的養老服務。今年以來,“為老服務一鍵通”已在靜安區服務老人13.69萬人次。

    結合家庭養老床位試點,靜安區還將繼續深化老人緊急救援場景建設。目前,已對全區有意願的高齡獨居困難老年人完成應急呼叫設備安裝,並將獨居老人應急呼叫項目納入城市運作“一網統管”平臺,實現全天候響應和全方位監測。

    依托于大數據,靜安區專列的家庭養老床位服務清單中,還單列出智能化設備及相關服務。有涉及護理員管理係統的,也有對滿意度作監管的。借由一張“原居安老”床位,一個嵌入式數字養老的完整生態圈也呼之欲出。(記者 王嘉旖)

【糾錯】 [責任編輯: 嚴曦夢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38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