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新加坡民眾急救意識提高 中風快速送醫比例大增-新華網

新加坡民眾急救意識提高 中風快速送醫比例大增

2017年10月31日 11:28:01 來源: 海外網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林化容(68歲)兩年前逛街時突然中風,幸得隨行的太太李惠婷(57歲)第一時間呼叫救護車送醫,避免了嚴重後遺症。如今,他除了講話速度稍緩慢外,肢體能力復原良好。

  李惠婷受訪時説:“當時我們坐下來休息,我跟他説話時他完全沒反應。之後站起來走了幾步,發現他一直拉著我的背包支撐自己。我當下覺得不對勁,趕快叫救護車。”

  入院後,醫生從林化容的腦部取出兩個血塊,他的病情雖嚴重,但所幸及早接受治療。

  中風是可以治療的病症,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而新加坡政府近年就加大了對這一病症的宣導工作。

  新加坡衛生部旗下中風服務改善小組(Stroke Services Improvement)去年10月,首次推出全國中風意識宣導運動後,國人的中風急救意識有所提高。

  相關調查顯示,中風發作後三個半小時內抵達醫院的病患從去年10月的28%增至今年3月的41%,病發後七小時內入院者則從42%增至58%。

  這項調查由國立腦神經醫學院(NNI)進行,為期五個月,超過240名中風者參與。

  該院神經內科高級顧問醫生迪希瓦(Deidre Anne De Silva)副教授受訪時指出,一些針對中風的藥物和療程,必須在特定時間段裏使用。比如溶解血塊的藥物,須在中風後的四個半小時內注射,另一種動脈內治療(endovascular therapy)則須在病發後六至八小時內進行。

  她説:“中風者一旦錯過這兩個治療的黃金時段,這些具時效的藥物就起不了作用,只能改用其他治療。這兩種藥物已被證明可降低中風致殘的概率,患者若能及早送醫,醫生便能盡快施救,保障一定的療效和生活品質。”

  迪希瓦也是中風服務改善小組主席。她提醒,有些患者出現中風跡象後,選擇睡覺或等待症狀自行消退的做法並不正確,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教育公眾辨認中風跡象,在病發後立即求救。

  迪希瓦也強調,公眾在病患中風後,最好靜待救護人員到來,避免自行施救。“一些公眾可能以為喂中風者喝點水可能會緩解不適,但中風者可能出現吞咽困難,幫助並不大。”

  配合世界中風日,新加坡衛生部29日也推出全新的中風資訊網StrokeHub,向患者和公眾宣導中風相關知識和治療資訊等內容。從12月起,網站也將以四種官方語言提供資訊。

  如何辨認中風跡象

  FAST評估是目前國際通用的中風辨識法

  Face(臉):觀察患者臉部是否癱軟或不對稱。

  Arm(手臂):觀察患者是否能舉起手臂。

  Speech(語言):觀察患者是否説話含糊不清或無法表達。

  Time(時間):如出現以上任何一種症狀,立即撥打995召救護車。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3941297297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