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提供看中國的不同視角”——訪《超級中國》制片人樸晉范

2015年02月12日 13:32:31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首爾2月12日電(記者彭茜)近日,韓國KBS電視臺7集新年特別企劃紀錄片《超級中國》受到韓中兩國媒體、學界、民眾熱議,被部分韓國人稱為了解中國的“百科辭典”。

    該片從人口、經濟、資源、軍事外交、文化軟實力等角度對中國做了全方位介紹,1月15日至24日在韓國播出,最高收視率一度超過10%,而韓國一般紀錄片的收視率僅為5%左右。

    “收視率高就證明了韓國觀眾對中國的關注度,推出這部片子可以説比較適時,”KBS企劃制作局制片人樸晉范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

    樸晉范是《超級中國》的3位制片人之一,曾任駐中國記者多年,漢語十分流利。他説,團隊創作初衷是提供一個可“深度了解中國的框架”。

    “以前介紹中國的書和節目也很多,但並不全面。所以我們希望做一個綜合性的紀錄片,幫助韓國觀眾更好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在,”樸晉范説。

    他説,現在韓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大體上是正面的,但也存在兩極化的負面觀點。一些韓國人認為中國國力強,會發展為超級大國,給韓國帶來威脅;還有一些人覺得中國是窮國、“山寨”大國。節目組希望改變這些片面看法,引導韓國人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的崛起。

    這部紀錄片對中國的展示是全景式的,分為“13億的力量”,“錢的力量”,“中國治世”,“大陸的力量”,“軟實力”,“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力”和“中國之路”7個專題。由于前3集播出後反響強烈,制作團隊又增加了第8集,邀請多位中國問題專家對韓中關係的未來和韓國如何應對等加以探討。

    據介紹,在《超級中國》的制作過程中,每位制片人帶隊負責兩集左右內容的拍攝。制作團隊于去年3月開始策劃,在年底完成拍攝及後期制作。為這部紀錄片取名,他們用了3天時間,在他們看來,“超級中國”簡單好記,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一個態勢。

    “由于中國在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我們走訪了美國、阿根廷、斯裏蘭卡、肯尼亞等五大洲的20多個國家,希望提供從美洲來看中國、從歐洲來看中國、從非洲等地來看中國的不同視角,”樸晉范説。

    多國政治和國際關係領域頂尖專家的解讀成為這部紀錄片的一大亮點,如“軟實力”概念的提出者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和芝加哥大學政治學者約翰·米爾斯海默等。該片還提供了政府官員、商人、民眾的多樣視角。

    《超級中國》一經播出,便引起韓國社會的關注。有韓國觀眾認為,如此大規模介紹中國現實的紀錄片頗為難得,是了解中國的“百科辭典”;有人認為隨著中國國力增強,韓中經濟關係日益密切,該片可幫助韓國人更好地思考應如何應對;也有不少韓國觀眾表示,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有了“危機感”。當然,也有批評者稱這部紀錄片是在為中國唱讚歌。

    這部紀錄片在韓國受到關注,在中國也引發了網民的熱議。有中國觀眾表示,外媒過去習慣于批評中國,如今拍出這樣較為積極介紹中國的紀錄片,少了一些偏見和誤解;還有人認為“誇得太過”;也有中國網民表示,這部紀錄片可能引起韓國人的擔憂。

    KBS的《超級中國》制作團隊也沒想到,這部原以韓國觀眾為目標的紀錄片會受到中國觀眾的強烈關注。樸晉范認為,目前韓中關係良好的發展趨勢,有助于兩國在紀錄片等文化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他也在考慮,今年下半年策劃一係列新紀錄片重點探討中國經濟對韓國的影響,包括中國制造業、電子通信産業等給韓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整合閱讀

熱點推薦

頻道推薦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7001114349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