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離成功還有多遠?

2015年02月07日 14:07:07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報道,伊朗總統魯哈尼4日稱,伊朗對研制核武器並無追求。魯哈尼此番表態被視為是為緩解西方國家的憂慮。另一邊,美國總統奧巴馬也為推動伊核談判而不遺余力,甚至還對美國國會發出警告,稱“不要添亂”。

  2月上旬,伊核問題六國將與伊朗進行新一輪談判,而距離伊核談判的最終期限也越來越近。這一次美伊兩國政府為何格外賣力?伊核談判距離達成最終協議究竟還有多遠?記者連線伊核問題專家予以解讀。

  積極的信號

  自2013年11月在日內瓦達成階段性協議以來,伊核問題談判始終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達成最終協議的最後期限也被一拖再拖。

  2014年11月24日,在又一次失望之後,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德國等6國和伊朗決定,將談判的最終期限延長7個月,至2015年6月30日。

  如今,距離達成一份框架性協議的時間截點3月1日已不到1個月。這一次,美國與伊朗這兩位伊核談判的關鍵性主角表現出格外積極的姿態。

  據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1月16日表示,不應在新一輪伊核問題談判進行期間對伊朗追加更多制裁,如果國會提交相關的制裁議案,他將進行否決。此舉被指是為伊核談判營造有利氛圍。

  伊朗方面也在近期打出一套外交“組合拳”,以縮小與西方國家的分歧。1月14日和16日,伊朗外長扎裏夫與美國國務卿克裏舉行兩次對話,商討伊核問題解決方案。16日,扎裏夫又與法國外長法比尤斯舉行會談。

  日前,伊朗總統魯哈尼更是表示,雖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與分歧,但伊朗與西方“越來越接近”達成核協議。即使是伊核談判的強硬派代表、伊朗議會議長拉裏賈尼都認為,對談判的軌道“並不悲觀”。

  “目前看來,奧巴馬政府和魯哈尼政府都對達成核協議表現出較為強烈的意願。”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田文林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伊核談判正處于臨近突破的膠著狀態。

  戰略的考量

  美伊雙方積極姿態的背後,是各自戰略需要的考量。

  自美國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以來,中東地區出現權力真空,“伊斯蘭國”的迅速崛起更是攪亂中東這攤“渾水”。“在這樣的形勢下,讓伊朗在中東地區保持一定的影響力,對于維持該地區各方力量的平衡是有意義的。”博聯社總裁、國際問題專家馬曉霖分析稱。

  田文林也認為,隨著戰略重心的逐漸東移,美國在中東地區整體處于收縮態勢,它希望通過談判打破僵局,一方面避免伊核問題進一步升級,另一方面換取伊朗在解決“伊斯蘭國”等地區問題上的配合。

  而對于僅剩兩年總統任期的奧巴馬而言,如果能在伊核問題上取得較大突破,也可以為其乏善可陳的外交成績單添上幾許亮色。

  而對于飽受數十年制裁之苦的伊朗來説,正如美國《紐約時報》所言,“獲得一個刺激經濟、重新與世界相連並結束孤立狀態的機會”是其積極推動談判的重要目的。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此前刊文指出,雖然2013年達成的臨時協議允許伊朗每天出口100萬桶石油,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制裁對伊朗的影響,但是過去兩年圍繞伊核談判的各種不確定性依然加大了國內和國際投資者對伊朗進行商業投資的風險,從而使伊朗經濟面臨很大壓力。

  2014年下半年以來,油價的大幅下跌更使伊朗對外貿易額出現嚴重收縮。世界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如果伊核談判無法達成協議,伊朗2015年GDP增長率將為0。

  “在魯哈尼看來,借在伊核問題上的讓步換取西方解除制裁,進而改善伊朗國內經濟狀況,是一個比較劃算的做法。”田文林分析稱,此外,伊朗政府也希望通過伊核問題的緩解,緩和與西方以及整個國際社會的政治關係,並借此拓寬自己的政治與外交影響力。

  未知的前景

  期限將至,美伊雙方能否實現更大突破,有關伊核問題的全面協議能否如期達成?

  “總體而言,伊核問題將向趨好發展,美伊雙方關係也會有持續突破。”馬曉霖分析指出,但其中存在的變數依然不容忽視。

  目前,美伊雙方在限制伊朗鈾濃縮能力、解除對伊制裁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分歧。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李紹先指出,第一個分歧通過雙方的妥協還存在彌補的可能,但在後者解除制裁的時間表問題上,美伊雙方的訴求差距很大,目前仍沒有可行的解決方案。

  美國《外交雜志》在日前的報道中直言,相比古巴問題,伊核問題更難應對,達成全面協議將需要美伊雙方都“做出重大讓步”。

  然而,僅有讓步還不夠。“美國和伊朗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依然難以消除。”李紹先指出,這種結構性矛盾包括美伊兩國在意識形態層面的分歧,以及美國並未真正接受伊朗成為中東地區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大國。

  此外,有心打破僵局的奧巴馬和魯哈尼還都面臨著來自各自國內反對勢力的壓力。由共和黨控制的美國國會始終沒有放棄對伊擴大制裁的努力。另一邊,由強硬派控制的伊朗議會在2月3日同意審議伊核問題新法案草案,該草案稱如果美國實施新制裁,伊朗應立即取消核問題臨時協議。

  “兩國強硬派的掣肘將成為阻礙伊核談判的重要因素。”田文林説。

  再加上以色列、沙特等不願看見美伊關係緩和的第三方變數,伊核談判的前景仍充滿未知。

整合閱讀

熱點推薦

頻道推薦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021274696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