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議精準扶貧應培育“造血功能”讓扶貧措施更接地氣

2017-03-06 11:12:11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許祖華、林暉)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對此,代表們建議實施精準扶貧應培育“造血功能”,讓扶貧措施更接地氣。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因人因地施策’,在細節上下功夫,扶貧方法要科學,扶貧措施要接地氣,適合農村特色。”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安塞縣沿河灣鎮侯溝門村黨支部書記楊豐岐説。

  近年來,楊豐岐所在的侯溝門村依靠發展大棚蔬菜等特色産業,走上了脫貧致富的路子。説起他們村的大棚菜,楊豐岐如數家珍:“過去的大棚,比較小,也比較簡陋,現在經過更新換代,很多農戶支起了鋼架的大棚,一個棚的收入是過去的3倍。”

  “現在鄉親們種大棚蔬菜,種果樹、養豬、養羊,掙錢的路子多了,收入也多了。村裏有了幼兒園,還建起了新型社區,農民群眾的生活越過越好。”楊豐岐説。

  “打贏脫貧攻堅戰,尤其要在培育‘造血功能’上下功夫。”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渭南市委書記陸治原説,扶貧不光要加大投入力度、幫扶力度,還要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特別是應抓住産業扶貧這條治本之策。因地制宜,幫助貧困群眾把産業發展起來,讓群眾有穩定的收入。

  陸治原認為,扶貧還要先“扶智”,抓好教育扶貧。通過教育扶貧,讓貧困群眾轉變思想,掌握技能,這樣才能找到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強致富本領。

  “脫貧攻堅難度大、任務重,需要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精選對象,精準發力。” 長期致力于扶貧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陜西榮民集團董事長史貴祿説,企業扶貧有自身特點,有許多民營企業想參與精準扶貧,但找不到切入點。希望政府對需要幫扶的貧困地區及貧困村,因地制宜,認真研究和梳理一批扶貧項目清單,供企業選擇。同時,對參與扶貧的企業給予各種優惠政策。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責任編輯: 李海韻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5112057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