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梯”上的村莊到人民大會堂——一位人大代表的九日進京路

2017-03-02 23:03:05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2日新媒體專電 題:從“天梯”上的村莊到人民大會堂——一位人大代表的九日進京路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吳光于 周相吉

  奔騰的大渡河畔,懸崖高聳入雲。一條跨度750米的索道高懸于800米的高空,橫跨在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永利彝族鄉古路村斑鳩嘴與馬坪村二道坪之間。

  坐落于雅安市、樂山市、涼山彝族自治州交界處的古路村,平均海拔2000多米,至今不通公路,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天梯村”。“我從天梯上的村莊來”是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駱雲蓮的網名,古路村是她出生的地方。

  從古路村一路走來,旅程加調研,3月2日到北京時,已是她出發後的第九天。

  走絕壁、過索道,進京的旅程從崎嶇起步

  2月25日,駱雲蓮起了個大早,順著古路村開鑿在絕壁上的騾馬路,步行1個多小時來到斑鳩嘴,再從這裏登上索道纜車,3分鐘後到達了山對面的馬坪村二道坪。二道坪緊鄰省道,從這裏開車到漢源縣城需要兩個半小時。

  從漢源縣到雅安市,是雅西高速公路最美麗的一段路途。近年來,許多攝影愛好者專門赴此拍攝高速公路穿越雲海的“大片”。

  “在我小時候,光是從漢源到成都就要走上一整天,如果泥巴山上下雪,汽車堵上幾天幾夜也不稀奇。從古路村到成都,至少需要3天。”她回憶説。

  2012年,雅西高速通車後,這一切成為歷史,漢源到成都之間的車程縮短到3個小時。一路順利的話,從駱雲蓮的家鄉古路村到成都,現在只需7小時。

  赴京前的行程總是安排得很滿。2月26日,駱雲蓮分別在省裏、市裏參加了兩次座談。2月27日,她又回到漢源縣開會、調研。3月1日,她再次啟程前往成都,與代表團匯合後奔赴北京。

  3月2日下午1點,駱雲蓮登上了飛往北京的3U8887次航班。

  她的行囊裏,裝著鮮艷的彝族服裝,還有幾份沉甸甸的建議。從支援加快國家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到破解水電難題促進災區産業振興,再到支援雅安繼續執行留存電量價格政策,無不與家鄉父老息息相關。

  修路脫貧是她心中一直未圓的夢

  聽老人們説,過去進出古路村的“路”是一條條鋪懸于絕壁上、用扁擔藤和木棍編成的藤梯。到了上世紀60年代,建設成昆鐵路時,鐵道兵見村民們進出山困難,將藤梯改成了鐵梯。2002年,政府出資10萬元,古路村村民們投工投勞,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長8公里、不到1米寬的騾馬路。全村100多戶居民第一次有了能踏踏實實踩的路,卻依然險峻無比。從山下去往最遠的古路村5組,年輕人需要走上5個鐘頭。

  2006年,駱雲蓮被推選為古路村婦女主任。4年後,她又全票當選村支書。她自嘲説,這全賴自己“身體好、能走路”。

  2010年以前,古路村沒有電。在她的奔走下,地方政府籌集到200多萬元,從山崖對面的山上拉了一條電纜,越過峽谷將電通到了村裏。

  2013年2月,駱雲蓮當選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這些年來,她通過調研形成了多個關于農村教育、交通等方面的建議,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回應,有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但她心中一直有個未圓的夢——給古路村的老百姓修條像樣的路。

  “古路村是典型的中高山區,老百姓有脫貧的積極性,也有土地,可不管發展什麼産業,交通跟不上,運輸、銷售都是空談。交通成為當地老百姓脫貧奔小康的最大瓶頸。”駱雲蓮説。

  2013年,“4·20”蘆山地震發生後,全村有42戶的房屋面臨重建,56戶需要加固維修。她找到漢源縣交通運輸局,希望借災後重建打通古路村通往外界的路。交通部門經過考察,拿出了古路村修公路的初步方案,估算總投資要4600多萬元。然而,由于縣財政能力有限,這筆錢一直難以落實。

  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她繼續為修路四處奔走。兩會結束後不久,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派出人員考察,新方案估算總投資有所降低,但仍需3800多萬元。

  “古路村只有100多戶400多人,投入如此高的成本修路是否現實?人們世居于此,山下沒有土地,異地搬遷也不可能。未來的古路村,出路在哪裏?”駱雲蓮陷入了沉思。

  “天路”架起了“天梯村”未來的希望

  近年來,憑借崎嶇險峻的騾馬道,古路村已經名聲在外。每逢節假日,“驢友”們慕名而來,高峰時每天達到上千人。

  2014年,在精準扶貧工作的推動下,縣政府出資300多萬元,把村裏的騾馬道修上了護欄,硬化了路面,鑿上了臺階,昔日的絕壁小道成了一條相對安全的觀光道。“天梯村”的人氣越來越旺了……

  “古路村人口不多,運輸貨物以農産品為主,一條索道足以滿足運輸需求;這裏的特色是‘古’和‘險’,修公路會破壞原有的風貌,使其失去神秘感。”專家組的意見讓駱雲蓮開始重新思考修路計劃。

  “架條索道,依托大渡河國家地質公園,完全可以走出一條有特色的鄉村旅遊新路!”她的思路得到了漸漸嘗到甜頭的鄉親們的讚同。

  去年1月,28歲的鄭望春就把自家樓上的幾間空房打理出來,置辦了家居用品,開起了“阿咪子農家樂”。一樓小賣部雖然有些簡陋,但當地的臘肉、特産、桿桿酒卻是一樣都沒有少。現在,這家農家樂能夠同時接待50多人用餐和10人住宿,去年旅遊收入就在1萬元左右。

  2016年8月,一條跨度750米的索道建成了。幾千斤物資通過索道,從對面通公路的山頭運到斑鳩嘴只用了3分鐘。在過去,這需要動用幾十頭騾馬,在絕壁上走上兩三個小時。這條索道成為當地人心中的“天路”。

  “帶領大家致富奔小康的路還很長。”如今,這位“天梯村”使者依然在路上。

  3月2日下午3點40分,北京陽光明媚,駱雲蓮乘坐的飛機緩緩降落在首都國際機場。她説她已準備好,兩天後,將帶著雲端上的父老鄉親們的囑托走進人民大會堂。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責任編輯: 錢中兵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4011205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