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新聞

新華時政 > 正文

專家稱“末日論”已成娛樂話題 眾人輕松面對

2012年12月17日 07:47:43
來源: CCTV《面對面》
【字號: 】【列印
【糾錯】

  解説15:

  建造諾亞方舟,以躲避世界末日來臨時的災難,這一在災難電影《2012》中假想的情節,在現實中也變成了可能。隨著12月21日的臨近,不僅國外版的諾亞方舟已經建成,中國版的諾亞方舟也即將“起航”。浙江義烏商人楊宗福和河北香河農民劉啟元制造的諾亞方舟都不約而同地設計成了球形。可容納十余人,用于火山、海嘯、洪水、地震、核輻射等災難發生時逃生,還可以攜帶一定數量的救生物資。

  記者:怎麼看待這種用高科技的方式去避免這種世界末日的發生?

  彭凱平:路透社剛剛完成一個調查,就是全世界大概只有10%的人相信瑪雅的世界未知判斷,不幸的是在這個10%的人群裏頭,我們中國人的比例還挺高。有的時候我也在想想,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要信外國人的世界的預言,為什麼我們不去分析一下,我們推背圖裏頭指出來,我們中華民族還有幾千年的偉大的未來。

  解説16:

  然而近期來自新聞媒體的報道顯示,因為所謂的世界末日,有人將多年積攢的錢財揮霍一空;有人離家出走;還有人抵押了房子,想把錢捐給社會;而當這種對于世界末日産生的恐懼心理,從個人擴散到群體,就會出現不理智的群體行為。

  記者:您覺得是什麼人更傾向于去相信這些讓人容易不理智的東西,是不理智的人多,還是,即便是有理智的人,也會相信?

  彭凱平:一種我覺得是那種賭徒心態,就是説他相信任何事情可能從功利的角度來講,信比不信要好,因為你要信它,它是真的,那你受用無窮,如果你信它,它是假的也沒有什麼成本損失,所以從理性角度來講你應該信而不是不信,這就是著名的帕斯卡博弈的思想的影響,所以我們對任何事情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因為信的成本很低,不信的成本要是真的,這個成本就太大了,所以這是賭徒心態,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心態。一種心態我覺得是從眾心態,這就是特別弱勢的社會的群體,平時他要説話沒人聽,這就是在平時日常生活當中不受人關注,沒有多少朋友的人,容易産生這樣的心態,所以弱勢的群體容易産生這種從眾的心態,因為他需要借助大眾的信仰、大眾的認可來提升自己的自尊心和自己的社會地位。

  解説17:

  據媒體報道,近日,陜西省一些地方還出現“全能神”教組織人員,散布世界末日謠言,鼓吹“只有信教才能得救、保平安”的現象。

  彭凱平:有些邪教的傳教士,他是希望控制別人,利用這樣的思想來控制別人,所以控制心態強的人也是容易選擇一些對他有利的謠言來控制別人。我覺得還有一種心態,就是我們普通人出現的這種接受心態,或者叫被動心態。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在聽任何消息的時候,我們不是去反駁它,不是批評它,不是從科學的角度去證偽,而是去相信確認心態,這種確認心態在社會中間會經常出現的。

  記者:即便是有理性的知識階層也會這樣做?

  彭凱平:所以人其實是非常復雜的,他有多樣的追求和特性,我們面臨的社會問題又是豐富多彩的,所以很難預測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會做什麼樣的事情,這就是我們心理學對人性的基本判斷,我們把它叫做0.3的預先,0.3的預先就是什麼呀,就是大概只有30%的行為我們是可以預測的,70%的人類行為是不可預測不可控的。

  解説18:

  也許是因為人類有70%的行為不可預測,為有關世界末日的傳言提供了可以滋生的心理土壤。而在人類文明史上,有關于世界末日的預言,似乎從來就沒有消失過。

  記者:有比“2012”更邪乎的嗎,在以往的歷史上?

  彭凱平:有, 就是有一位家庭婦女,她的名字叫多爾西·馬汀女士,她信宗教信的神了,她就覺得就是上帝一定會要收拾我們人類,因為我們太不敬上帝了,我們造了太多的孽,所以一定會懲罰我們,只有那些信仰她的宗教的人才能夠超脫,而且這個上帝將會以飛船的形式降臨人類,來把我們人接走,所以她預言在1954年的12月21日,也是12月21日,一個奇妙的巧合,認為美國要出現大洪水,只有信教的人才會獲得救贖。

  記者:這是巧合,還是後人對12月21日,1954年的那個12月21日那個一個附會?

  彭凱平:我個人覺得是一個巧合,但是這個12月21日在預言裏頭出現了很多次,我估計這位女士可能也讀過瑪雅的傳説。

  記者: 我就想問,如果12月21日那天,上帝不是以飛船的形式出現了,而且沒接走,那這個人的後果又是什麼?

  彭凱平:就在這個預定的時間,上帝沒有出現,首先這個女士先去檢查鐘,看看鐘是不是錯了,然後再去查電臺,是不是別人都死了,她們沒死,最後發現電臺還在播音樂,再打電話,結果發現鄰居還過得好好的,所以她開始很緊張,很尷尬,但是人類的心理的一個特點,就是對我們的信仰,我們都有一種創造借口的才華,所以這個女士躲到門後,五分鐘以後出來,宣布由于我們的虔誠的信仰,由于我們的祈禱和努力,上帝決定拯救我們人類一百年,所以一百年以後再死。

  記者:2054?

  彭凱平:2054年,他們反過來説,不是我們失敗了,是我們的誠心救贖了你們,所以這也反映一個很基本的心理現實,就是每一次人類地球未來預言沒有實現,但是我們還相信它,是因為這種信仰的固執,是我們人類的一個優點,也是我們的缺點。

  記者:但是問題是,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積累和進步,按説人類自身應當更加理智,然後更加冷靜才對,但為什麼隔多少年過後,就會出現一個重復,在重復以前,前人們已經犯過的錯誤?

  彭凱平:對,這就是心理學和經濟學一個巨大的差別,經濟學家或者以經濟學理論為指導的人類科學家相信人類的理性在發展,在進步。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人應該變得更加理性,但是從七十年代開始,心理學的基本研究發現人類的非理性才是常態,也就是説,我們不可能做得像科學家一樣的理性。無論我們宣傳科學的正確,還是有很多人信仰非科學,非理性的東西,其實我們自己有的時候也有一些非理性的心理活動。

  解説19:(電視新聞同期:傑拉德講話)這是澳大利亞總理傑拉德近期發表的一段搞笑電視視頻,一本正經的她故意宣稱瑪雅預言是真的。對于即將到來的2012年12月21日,除了傑拉德的幽默搞笑,還有不少人以自己的方式來輕松面對,有的公司老板宣布放“末日假”,還有的網友為自己購買“諾亞方舟”傳票。而商人們則借此機會發掘末日商機。

  記者:這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娛樂的心態?

  彭凱平:這是一種積極心態,像這樣的傳言其實就是一個娛樂,它不是一個科學的真理,它不是一個真實的事實,我們有的時候也不要太認真,我們真的就是娛樂一把,享受一把,休閒一把,幽默一把,幽默是一個特別好的心理能力,而且幽默這個詞我們著名的學者林語堂先生翻譯得特別到位,就叫做幽幽地想、默默地笑。這比任何的笑話要來的高尚,這比任何的批評來得更加有意義,因為它有思想,同時呢有感情,所以我特別提倡,對任何事情我們要幽幽地想,無限聯想,同時默默地笑,一種積極,娛樂,享受的心態,這是我們生活的真諦。

  演播室五:

  在採訪這4位專家的時候,記者都問了同一個問題,2012年12月21號,你會怎麼過?他們給出答案大致相同,在這一天,太陽照常升起,按照既定的日程,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在下一周,我和我的同事們也依然會外出採訪、制作節目。這不是您收看的第一期《面對面》,當然——它也不會是最後一期。下周見!

   上一頁 1 2 3  

分享到:
( 編輯: 姚潤萍 ) 【字號: 】【列印】【關閉
【糾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681241032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