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閱讀

帖文推薦

網搜聚合

更多關于的相關閱讀

服務聚合

登錄入口:
新華網首頁
 
  ·人大代表建言完善食品標準和提高檢測能力 ·孫朝暉委員:加快化解鋼鐵行業産能過剩 ·張曉芳代表:國有鋼鐵只有敢于減、追求新才有活路 ·"我們不想也不能掉隊"——人大代表聚焦一億人的"小康"夢 ·代表委員建議盡快扭轉環保投入“低效症” ·河北省省長張慶偉:河北將淘汰6000多萬噸産能 ·記者會現場 ·范立新代表:應治理重復徵稅 理順財權事權關係 ·董建華主持會議 ·日本共同社記者提問
張曉芳代表:國有鋼鐵只有敢于減、追求新才有活路
2013年03月07日 16:29:57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列印
【糾錯】

    新華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李錚、李菲)全國人大代表、本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芳説,在鋼鐵市場低迷的環境中,大型國有鋼鐵企業只有敢于做減法淘汰落後産能,通過技術創新推出拳頭産品,才能在市場站穩腳跟,員工才能從企業發展中得到實惠。

    張曉芳説:“過去5年,本鋼淘汰的落後産能相當于消滅了一個80年代的本鋼,如果我們不敢減落後的、沒有技術含量的産品,就不能連續三年實現盈利。”

    本鋼集團是一個擁有11萬員工、産能2000萬噸的大型國有鋼鐵企業。2012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其中,出口鋼材400萬噸,連續三年列國內鋼鐵企業第一位。

    科技驅動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為了讓科技創新真正轉化為企業效益,張曉芳把企業科技人員都“趕”到生産一線和銷售一線。她説:“科技創新是以生産和市場為導向的,本鋼瞄準市場設置産品研發攻關項目部,科技人員進駐生産一線實地攻關解難,使科技研發體係更加貼近現場和市場,極大促進了産銷研環節的無縫對接和快速反應。”

    2012年,本鋼生産出的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産品已佔總産量的85%。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收到穩定效益,員工也成為直接受益者。2009-2011年,本鋼員工收入年增長10%以上。

    張曉芳説:“本鋼目前産能全國佔比大約為2.15%,我們目標是繼續用科技創新頂替進口,生産專用鋼,加大對用戶量身定做,個性化服務,實現由以往的産能擴張型向品質、效益轉型。”

( 編輯: 劉威 )
   
010020440010000000000000011100511149362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