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三都水書馬尾繡表達水族人民對黨和國家的美好祝願
2012年11月08日 15:31:52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打印
【糾錯】

(黨代表心聲)三都水書馬尾繡表達水族人民對黨和國家的美好祝願

    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記者 周芙蓉)承載着23萬水族人民的深情,黨的十八大代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副縣長韋族琼帶着一幅用水族文字書寫、水族馬尾繡繡制的“水族人民熱烈祝賀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繡品來到北京參加黨的十八大。繡品紅底黃字,長218厘米寬88厘米,四週是彩色的水波祥雲。

    水族文字和水族馬尾繡,是水族人民世代相傳至今仍在使用的語言文字和技藝,2006年均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繡品由三都自治縣水書先生潘殿噙書寫,韋桃花、宋水仙、潘曉艾、潘曉菊4位省級水族馬尾繡傳承人用近2個月時間繡制而成。

    “我們水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同胞們用這種方式表達對黨和國家的美好祝願。”韋族琼説,紅色和黃色是國旗的顏色代表黨中央,四週的波浪和祥雲代表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的各族人民。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扶持下,三都的經濟社會得到了全面發展。”作為10年巨變的親歷者,韋族琼給記者羅列了下面一組數據:到2011年末,全縣人均生産總值達6726元,是2002年的5倍左右,年均增長12.49%;農民人均純收入4236元,比2002年的1150元增長了4倍,年均增速15.59%。

    10年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三都着力於産業結構調整,把扶貧開發與生態建設緊密&&起來,因地制宜探索發展山地生態農業,在環境惡劣的連片特困地區,走出了一條“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更要減貧摘帽”的山區特色農業産業扶貧發展新路子。

    “我們將重點打造早熟蔬菜、山野葡萄、柳源香雞三大主導特色産業,到2015年,種植蔬菜25萬畝,葡萄15萬畝,柳源香雞養殖500萬羽,把三都建成承接珠三角産業轉移基地,建成珠三角綠色食品的供應地。”韋族琼説。

分享到:
( 編輯:黃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