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評上評】“無所謂”“拎不清”都是在給抗疫大局添亂
2020-07-05 09:48:1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能進能出”是提升物業服務品質的關鍵

漠視防疫規定絕非小事

不能漠視孩子的“無知權”

人臉識別好用但不能濫用

……

  新聞速遞:最新通過的民法典中,有關物業的表述擲地有聲,既內涵豐富又態度鮮明,回應了長久以來群眾的普遍呼聲,為今後與物業相關的矛盾糾紛處置指明瞭方向。

  半月談:這些年,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由物業公司管理的商品房小區成為城市主流居住模式。小區業主與物業的矛盾逐漸上升為基層治理的難點與痛點。民法典中有關物業的表述,與群眾的呼聲相契合,其出爐令人歡欣鼓舞。當然,面對物業長久以來的沉疴積弊,指望一蹴而就解決所有問題並不現實。在民法典勾勒出制度設計框架的基礎上,更需要物業辦、居委會等相關部門真正履職盡責、令行禁止,落實嚴格的監管舉措,將物業普遍存在的違規操作關進制度規范的“籠子”,促使物業回歸服務的初心。在當前,真正落實物業“能進能出”,是提升物業服務品質的關鍵之舉。當物業服務確實難以滿足小區絕大多數業主的需要時,業委會就有權行使“彈劾”權,通過更換物業保障業主的共同利益。業委會權利的順利行使,又有賴司法機關、物業辦等多方的共同呵護與支援。只有參與各方各司其職,民法典中有關物業的條款才能落地開花;物業沉疴去除,業主與物業也才能實現和諧共處,從而夯實基層治理的基礎。

  新聞速遞:日前,北京警方通報了多起涉疫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故意隱瞞新發地市場活動史或密切接觸史,不按規定接受檢測,一再違反居家隔離規定、頻繁前往公共場所,甚至非法行醫接診發熱患者導致疫情擴散等等,種種行為觸目驚心。目前,北京警方已對相關涉案人員立案調查。

  北京日報:“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這些阻斷病毒傳播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手段,歸根結底都離不開個人的遵規守矩、支援配合。千裏之堤,潰于蟻穴。無論是誰,漠視規定、放飛自我,都是在整個防疫戰線上捅婁子、撕口子,不僅給抗疫大局橫添變數,也勢必波及家庭、社區、單位乃至更大范圍的人群,造成無可挽回的社會成本。這些任性任意之舉,看似個別人的“小節”,卻實實在在是危害公共安全、損害公共利益的大事。一查到底、絕不姑息,是對全社會負責。當前,北京疫情形勢持續趨穩向好,這與絕大多數市民自覺自律、防控盡責密不可分,凝結著太多人的付出與堅守。來之不易的戰果,絕不能被少數人的“無所謂”“拎不清”所破壞。抗疫至今,無視法律法規、挑戰底線紅線者屢屢引發公憤,依法嚴懲呼聲高漲。果斷處置、嚴厲打擊涉疫違法行為,本就是疫情防控工作異常重要的方面,也給所有人上了一堂火線法治課。

  新聞速遞:近日,浙江寧波海曙區的家長們為了小學六年級期末語文試卷吵翻了天。有家長在網上發帖,表示作文題給出的材料之一是網紅李子柒的故事,題目核心是展示中國傳統田園文化,但題目最後卻添加了李子柒粉絲數量的介紹。家長認為這樣的題目過于淺薄,而且會帶偏孩子的價值觀。媒體就此事調查時,發現李子柒確實出現在了試卷中,不過並非作文題,而是閱讀理解題,讓孩子從李子柒等三名人物中挑選一位,推薦為“心目中的風雲人物”,並寫出推薦理由。

  新京報:針對爭議,試卷出題者認為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快速閱讀和理解概括資訊的能力,同時所列人物都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畏艱難克服重重困難最後圓夢的典型,對孩子們來説也是一種正能量的鼓勵”。但李子柒該不該進入語文試卷,該以何種方式進入,倒是確有可商榷之處。讓人不能接受的,是這道題目漠視了孩子的“無知權”。一個小學生,並沒有知道一個成年網紅的義務。老師將“學生應該關心社會熱點”的大道理搬出來,更是沒有道理,因為一個學生即使關心社會熱點,平時留意新聞,也有對李子柒沒有興趣的自由。一個稱職的老師,與其要求孩子具備“在資訊爆炸時代裏快速提取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倒不如培養孩子“在資訊爆炸時代裏拒絕資訊的能力”。而更讓人擔心的是,類似事情在學校裏並不罕見,比如所謂“必讀書目”,抹殺學生之間的差異與閱讀偏好,就與“大家都應該知道的李子柒”沒有本質區別。

  新聞速遞:近日,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消費者訴商家的“人臉識別第一案”,杭州一家動物園將入園方式從按指紋改成了“刷臉”,看個動物都需要刷臉留痕的做法,使得一名副教授提出訴訟。據當事人所説,訴訟目的出于公益,在于提高更多人對個人資訊保護的警覺性。

  工人日報: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技術的進步,人臉識別在許多領域都在應用,也為群眾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但是,人臉識別在當下也存在濫用的現象,由于門檻較低,一些商家也對消費者採用人臉識別,或在消費者進入消費場所時識別,或在消費者使用相關APP時強制收集人臉資訊。但是,這些人臉識別真的有必要麼?更何況,這些資訊真的能在商家手中保存完好不會泄露麼?別説消費者心裏沒譜,商家自己都不敢打包票。人臉識別之所以能夠在一些方面取代身份證明,是因為人臉識別靠的是生物資訊,具有高度的唯一性,天下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兩張臉,即便是雙胞胎。一旦資訊泄露,後果不堪設想,甚至因資訊的唯一性,幾乎難有補救空間。目前,究竟哪些領域在哪些工作中可以使用人臉識別,是否需要當事人授權,人臉識別資訊如何保證安全,資訊泄露如何處罰如何補救,相關管理機制仍然模糊。正因如此,有關方面有必要從立法角度來解決這些問題,讓人臉識別技術在為群眾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築牢信息安全底線。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評上評】“無所謂”“拎不清”都是在給抗疫大局添亂-新華網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6197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