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頂尖人才理應站上三尺講臺
2019-05-22 09:08:14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近日,深圳某中學公布的一份“超豪華教師名單”引發關注。據了解,該校2019年擬新聘的35名教師中,清一色為碩士以上學歷,其中20名來自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名校。不過對這樣的師資陣容,有人倍感驚艷,也有不少人質疑“是否人才浪費”。

  正所謂“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社會對一流人才的就業動態向來關切,但做什麼工作,歸根結底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工作並無高低之分,只要選擇一份對自己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就不存在“浪費”之説,動輒討論“值不值”其實是一道偽命題。

  而認為名校研究生去中小學教書過于“高配”,更折射出社會認知的某種誤區。一方面,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好成長不惜一擲千金、尋覓最好的“學區”。另一方面,人們對于學校的核心——三尺講臺卻並不那麼看重。但凡名校畢業生選擇拿起粉筆、回歸校園,就會被貼上大材小用的標簽,院士給本科生上課更會成為新聞,似乎大師名師從事一線教學,給小娃娃或者剛進校門的“毛孩子”講課就是好鋼沒用在刀刃上。

  良師益友,真正的“大材”才能培養出“大材”。不管是義務教育還是高等教育,講臺上活躍的本就應該是一流人才,這非但不是大材小用,反而是教育資源效應的盡可能放大。所謂師者,不僅是為學生解疑釋惑、傳授知識,更是立人事業、傳遞價值。很多好老師見解深邃、思路敏捷,講起課來貫通古今,收放自如,很多時候一個提醒、一句反問就能打開學生的視野和格局,引領他們走向更開闊的方向。比如,陳寅恪在清華任教時往往能把無聊的課程講得極為有趣,不光學生興致盎然,就連朱自清、馮友蘭等名教授也來聽講。這樣“高配”的課堂最後人才輩出,涌現出了季羨林、蔣天樞這樣的一代大師。不獨國內,國外許多名校也都有大教授講授基礎課的傳統,大咖們為人治學的風格,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講臺上沒有一流師資,就不可能成就一流學校。著名教育家梅貽琦曾談道:“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遊也。”教書育人,是立校的初心,也是教師的第一職責。中學教育能夠吸引來高素質人才無疑是好事,但眼下像這樣能“挑老師”的學校還是太少。中小學並非很多一流人才的就業首選,而那些進入大學任教的,也往往陷于項目經費或職稱評定等糾結當中,重科研重論文重項目重活動,就是不重教書育人,許多課程草草上完了之,這樣的局面無疑需要改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從這個意義上説,清北名校畢業生去中小學教書實則是教育理念的進步,也會給當下的基礎教育帶去更新鮮、更具活力的因子,實乃善莫大焉。藉此契機,也希望更多學校、更多老師將教書育人這一“初心”置于職業價值排序的首位。(范榮)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如何讓傳統非遺“活”起來?
如何讓傳統非遺“活”起來?
杜鵑花開峨眉山
杜鵑花開峨眉山
“鷺鳥王國”生機勃勃
“鷺鳥王國”生機勃勃
分水嶺上“山路十八彎”
分水嶺上“山路十八彎”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452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