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共用人才:新風口還是新噱頭?
2019-05-22 09:08:14 來源: 廣州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這幾年,“共用經濟”的話題在市場和輿論中都備受關注。是因為,這一新興業態在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還深刻改變了傳統的生産和消費方式。比如,“共用單車”讓出行“最後一公里”暢通無阻,“共用充電寶”讓手機隨用能充,省卻沒電的煩惱。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例子表明,共用經濟對于社會發展的進步意義。這不,通過精準匹配幫項目找人才、幫人才找項目的“共用人才”平臺,已經為下一個風口到來做好了準備。

  説到“共用人才”一詞,很多人都不甚了解。究竟人才怎麼共用,人才共用後可以做些什麼?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共用人才”的模式或平臺,就很難在“共用經濟”大潮中站穩腳跟。要知道,僅僅幾年時間,有多少靠搶噱頭、博眼球行為,想從“共用經濟”中分一杯羹的企業,最後都鎩羽而歸。因為“共用經濟”的優勢,是使閒置資源得到有效配置。在最考驗能力的創新活動中,抓不住這一本質,就沒辦法形成優勢。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才是“共用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所在。

  進而,“共用人才”可以做到嗎?在我看來,前景廣闊。近年來,我國人才的品質和數量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很多中小微企業在一些具體項目或業務中又面臨人手不足的難題。這一供一需的不相匹配,也就是“共用人才”需要把握的巨大機遇。從長遠來看,借助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為人才與項目之間搭建一個高度匹配、服務完善的交易市場,不僅是對人才供需矛盾的一種求解,某種程度上,也是對馬克思所説“自由人的自由聯合”的一次大膽實踐。從中,我們或許會創造一種新的勞動關係,一種新的工作與生活方式。這意味著,人的勞動可以從刻板的規章制度中走出,並釋放新的活力。

  目前,國內一些“共用人才”平臺正如火如荼地運作起來。在上面,企業可以發布商標制作、品牌行銷、文案設計等業務需求,平臺會幫助其對接各類團隊。這樣一來,企業僅承擔項目費用,便享有一流團隊的專業支援。人才無需通過求職,便能讓才能有用武之地。當然,最終能否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還有很多實際問題需要解決。比如溝通環節如何暢通、後續服務誰來跟進。在理清楚權責利的劃分之後,相信“共用人才”模式所帶來的改變,會出乎許多人預料。  (毛梓銘)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如何讓傳統非遺“活”起來?
如何讓傳統非遺“活”起來?
杜鵑花開峨眉山
杜鵑花開峨眉山
“鷺鳥王國”生機勃勃
“鷺鳥王國”生機勃勃
分水嶺上“山路十八彎”
分水嶺上“山路十八彎”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452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