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網絡遊戲認知與態度研究》顯示,近8成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網絡遊戲,網絡遊戲已經成為被中小學生普遍接受的一種娛樂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沉迷遊戲行為與親子關係密切相關,親子關係越差,越易導致孩子形成沉迷網絡遊戲的行為。(2月26日《法制日報》)
大量事例表明,網絡遊戲容易對未成年人帶來多種負面影響,甚至造成巨大的身心傷害。網癮患者輕則焦慮、自閉、煩躁和自虐化,重則有暴力傾向,諸如“討要上網費未果揮刀殺親”的案例屢被曝光,沉溺于其間者難以自拔。面對網絡遊戲的誘惑,成人尚且難以自控,對心智尚未發育成熟的未成年人來説,如未能進行及時的預防和幹預,其後果比想像中更為嚴重。
基于保護未成年人的權利,更好地實施素質化教育,防沉迷網絡遊戲都是首要之舉。無論是學校開展意識形態教育,還是網遊公司啟動防沉迷係統,以及執行教育部門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學校的規定,在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和支援的前提下,尤需發揮家長作為監護人的督促作用。由于未成年人普遍缺乏自控性和自制力,在內因無法發揮主體作用的情況下,家長的輔助作用具有決定性。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如果一個孩子已經具有了很強的網癮,要擺脫控制需要家長的強力輔助。成功教育有很多的方法,但沒有一蹴而就的捷徑,如果非要總結出一種成功的經驗,那就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親子關係親密,這是陪伴教育最直接的結果呈現。陪伴得好且方式得到孩子認可,那麼彼此關係就異常親密,反之亦然。
時下,很多家長以工作太忙為借口,疏忽了與孩子關係的建立。很多家長長期不與孩子接觸,對未成年人的成長規律並不了解,對孩子的想法和行為習慣也不清楚,既未按普適的教育規律去實施管護,也沒有尊重孩子的個性而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當家長不能成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最值得信任的傾訴對象,他們就會與家長的關係漸行漸遠,也會把虛擬的網絡作為表達情感寄托的對象。當孩子不能從家庭中找到溫暖,他們就尋求從網絡中找到情緒宣泄的出口。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孩子沉迷遊戲與親子關係密切相關,這個結論再次印證了陪伴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對建立親密親子關係的呼喚。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就必須改變專制作風而更加民主,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個性、自由與權利,做孩子成長的伴侶、情感傾訴的對象、一同玩耍的夥伴,引導和培養孩子養成理智而健康的娛樂習慣,擁有獨立而健全的人格,才能以成功的教育實現教育的成功。(唐偉)
-
在網遊面前缺乏自制力不只是孩子的事
面對網遊,孩子缺乏自制力,這不只是孩子的錯,而是社會監管和家庭教育缺失共同造成的結果。2019-02-19 08:55:41
-
新華網評:網遊“道德評議”是一種源頭監管
網絡遊戲設置道德評議,無疑多了一根保險繩。此舉將有力剔除有道德風險的網絡遊戲,對于部分因子女沉溺遊戲而焦灼、無措的家長而言,也是一個利好消息。2018-12-18 20:38:00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