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高科技助力物流行業應對“高峰”挑戰
2019-12-10 19:36:5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上海12月10日電 題:高科技助力物流行業應對“高峰”挑戰

  新華社記者潘清

  一枚指環、一塊手表、一個燈條,通過藍芽連接後可以幫助快遞員快速完成重要貨物分揀;由人臉識別攝像頭、天線和警示音箱等組成的輔助駕駛一體機終端,可實時監測貨車司機的狀態,並在出現疲勞駕駛或異常情況時及時報警……

  設立于上海的物流資訊互通共用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裏,這些有趣的設備和技術透露著一個趨勢:形形色色的高科技,正助力物流行業從容應對物流“高峰”的挑戰。

  作為全球快遞大國,中國自2014年起快遞業務量穩居世界第一。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高達507.1億件。

  今年“雙11”,天貓創下2684億元的成交新紀錄。國家郵政局監測資訊顯示,11月11日至16日業務高峰期內共處理郵(快)件23.09億件,較上年增長22.69%。

  近日舉行的“第四期物流虹橋大講堂”上,物流資訊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相峰表示,海量的包裹遷徙對下遊物流體係形成嚴峻考驗,並倒逼物流行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事實上,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諸多前沿技術已經在物流行業“落地”,發揮著降本增效的重要作用。

  據中通快遞集團副總裁金任群介紹,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中通客服熱線上超過90%的線上咨詢由智能機器人客服進行處理,不僅減少客戶等待時間,也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今年“雙11”,中通在轉運中心和各網點新投入了100萬個可迴圈帆布袋,其攜帶的RFID(射頻識別係統)晶片可實時收集轉机、區域流向資訊,從而實現包裹運輸的全程追蹤。

  菜鳥網絡總裁助理熊偉表示,從商家至網點的“首公里”,到社區至消費者的“最後100米”,菜鳥産品及服務通過電子面單、動態路由、智能分單、包裹俠App和智能語音助手實現了“物流全鏈路數字化升級”。

  機器人行業也成為“智慧物流”建設的重要參與力量。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文聰表示,機器視覺加機器人技術,驅動著貨物感知與分揀自動化。而在人工智慧的“賦能”之下,移動機器人正從單體智能走向群體智能。

  “今年‘雙11’期間,海康有數千套可自動感知體積、重量、條碼、面單、字符的DWS(貨物資訊自動化感知)係統在工作,覆蓋‘三通一達’、京東、順豐、中國郵政、蘇寧等電商和物流企業。”張文聰説。

  各種新技術、新裝備的快速應用,正助推物流行業步入“無人時代”。去年10月投入使用的京東亞洲一號無人倉,以機器人為“主角”,實現了入庫、存儲、包裝、分揀的全流程、全係統智能化和無人化。

  張文聰表示,海康基于深度學習的貨物智能安檢,目前正輔助人工判圖,未來可完全取代人工安檢。金任群則透露,依靠中通自主研發的大小件自動分揀係統等技術,不久的將來中通操作部將變身“無人工廠”“無燈工廠”。

  在業界看來,除了智能化、數字化,“智慧物流”尚需解決物流資訊互通共用問題。

  相峰分析説,物流行業是由賣方、買方、物流平臺、運輸、倉儲等多個參與方組成的復雜生態係統。由于每個參與方都是一個“資訊孤島”,難以實現業務的高效協同,導致整體運作效率較低,客戶體驗也較差。

  相峰介紹説,作為物流資訊國家工程實驗室六個重點工作方向之一,以全球集運平臺為基礎的物流資訊互通共用平臺2018年初正式上線,目前已實現與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資訊平臺、中交興路等車聯網平臺、物流行業上下遊多樣設備節點、多種運輸方式的互聯互通。

+1
【糾錯】 責任編輯: 黃浩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上海:冬日暖景
上海:冬日暖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3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