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國科學家發現原始鳥類“迷惑巾幗鳥”
2018-09-26 17:57:1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華盛頓9月24日電(記者周舟)中國科學家團隊24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説,他們發現了一種早白堊世原始鳥類“迷惑巾幗鳥”。這一發現為討論鳥類的早期演化和生態分異提供了關鍵資訊。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團隊2017年在河北省早白堊世的大北溝組發現了這種原始鳥類,其屬名取自“巾幗”,旨在向女性科研人員致敬。

  測年數據顯示,巾幗鳥生活在距今約1.27億年前,屬于目前已知僅次于孔子鳥目的最原始的尾綜骨類鳥類。尾綜骨類鳥類是指末端數枚尾椎愈合成一塊復合骨的鳥類,涵蓋了除始祖鳥、熱河鳥類之外的所有鳥類。

  論文作者之一、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人員王敏説,始祖鳥等長尾的最原始鳥類與更加進步的反鳥類和今鳥型類之間屬種稀少,這限制了人們對尾綜骨類演化初期的認識,而巾幗鳥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研究發現,巾幗鳥的齒列、部分頭骨和肩帶形態與非鳥類獸腳類恐龍相似,但同時具有退化的手指、加長的前肢、愈合的尾綜骨等典型的鳥類特徵。巾幗鳥與重明鳥形態相似,構成“巾幗鳥科”,它們最明顯的特徵是具有愈合的烏喙骨和肩胛骨,即肩胛烏喙骨。

  愈合的肩胛烏喙骨是一個非常原始的特徵,現生鳥類中主要見于鴕鳥、鴯鹋等古顎類,而在具有飛行能力的多數鳥類中,這兩塊骨骼是相互獨立的。

  研究人員提出,巾幗鳥和孔子鳥類生長速度快于始祖鳥和熱河鳥類,較快的生長速度能縮短達到成年所需時間,減小被捕食概率,但加快的成骨作用使肩胛骨和烏喙骨在骨化過程中“未來得及”相互分離,從而形成愈合的肩胛烏喙骨。

  研究人員説,巾幗鳥和孔子鳥具有肩胛烏喙骨有可能源自異時發育中的過型形成作用(因為快速生長,後裔在早期發育階段出現祖先的特徵,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生長形成新的特徵),體現了發育的可塑性。這進一步表明,在討論鳥類或者其他生物的早期演化時,發育可塑性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金秋草原烏拉蓋
金秋草原烏拉蓋
江蘇揚州:稻谷香 秋意濃
江蘇揚州:稻谷香 秋意濃
流光溢彩照古城
流光溢彩照古城
金秋時節田間忙
金秋時節田間忙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3487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