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科學家探索脊椎動物基本構造5億年未變之謎
2017-09-28 09:53:36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東京9月28日電(記者華義)5億多年來,脊椎動物雖然進化出多種多樣的物種形態,但基本構造卻沒什麼變化。日本研究人員通過大規模基因數據分析發現,多效性基因很可能制約了脊椎動物進化的多樣性。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東京大學等機構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成果稱,脊椎動物從5億多年前出現以來,進化出大量物種,既有體長超過20米的藍鯨,也有世界上個體最小的鳥——蜂鳥,以及我們人類。雖然進化呈現出多樣性,但脊椎動物在基本解剖學特徵上是共通的,脊椎動物大都由脊椎、耳、目、心臟、肝臟、生殖腺、肛門、尾部等組成,這表明進化的多樣性並非完全變幻莫測。

  研究人員以包括脊椎動物在內的8種脊索動物為對象,大規模分析比對了它們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資訊,發現脊椎動物的大量基因屬于多效性基因,在胚胎發育的基本構造期和其他過程中都發揮著作用,而且這些多效性基因制約了脊椎動物進化的多樣性,脊椎動物的進化才呈現出基本構造的相似性。

  研究小組認為這一研究將有助于加深對生物進化的理解。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生態學與進化》雜志網絡版上。

+1
【糾錯】 責任編輯: 薛濤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共用經濟”連接你我
“共用經濟”連接你我
“火力-2017·青銅峽” 站在怒吼的火炮背後有多震撼?
“火力-2017·青銅峽” 站在怒吼的火炮背後有多震撼?
故宮賞鹿
故宮賞鹿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301121737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