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內電視節目來説,如果説前兩年是大夥圍觀明星們吃喝玩樂帶孩子的“娛樂霸屏時代”,那麼今年無疑可以稱之為“文化年”。日前有媒體盤點指出,從年初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到眼下正在熱播的《國家寶藏》《見字如面》,乃至前一段引發熱議的電視理論片《社會主義“有點潮”》,看似嚴肅的文化、理論類題材,接連受到觀眾推崇,“幾乎承包了一年的行業熱點”,這樣的“清流變主流”現象,值得行業內外共同思考。
倘若到視頻網站上看看《朗讀者》《國家寶藏》上不停滾動的彈幕,就很容易發現有相當一部分“90後”“00後”深夜都在等待節目更新,或是看到觸動之處打出“淚目”的字樣。這或許可以提醒綜藝節目的製作者糾正一種偏見,即只有大牌明星才能帶動收視率和流量。參照近年一些“大製作”電影遭遇的票房“滑鐵盧”,不難發現隨着觀眾對一些炒作者的套路越來越熟悉,鑒賞能力不斷提高,大家對明星的號召力的接納程度日漸理性,而那些嚴肅、小眾的文化題材,如果用心製作,同樣會贏得包括看似興趣愛好上熱衷非主流文化的年輕人認可。
何為用心?在筆者看來,嚴肅的電視綜藝題材要吸引觀眾,首要的是觸及人心。很多人推崇《中國詩詞大會》,不止驚嘆選手的現場表現,更重要的是通過詩句講解喚醒了沉睡的文化基因,在觀看節目時瞬間觸發情感,形成共鳴。而乍聽嚴肅枯燥的《社會主義“有點潮”》,則充分抓住了烏托邦、《共産黨宣言》、南湖紅船、中國夢這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但未必深入了解的關鍵詞,進而做多維度闡釋解讀,這比起一些政治課堂上的照本宣科,顯然更引人入勝。這些或情感,或興趣的“點”,都是人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節目成功的關鍵。
其次是打通。一個國家的文化也好,道路制度也好,都是在有選擇的傳承和積澱中演化的。今天的人們之所以會好奇“過往”,一定是關注那些融入血脈的東西,就像《朗讀者》讀的是前人的文字,抒發的卻是朗讀人現世的情感。類似的,在《國家寶藏》節目裏,人們看到了中國古代文化、技藝的博大精深,更看到了這些“傳統”對今天的深遠影響,由是才能更加驚嘆、震撼。用“過去”來觀照“現在”,將“現在”與“過去”合理對接起來,這樣的節目才讓人更加動容。
最後是創新。文化類節目要傳達的思想、情感、理念,終歸要通過一定形式來實現。如何讓觀眾更易直觀理解和接受,是重要的考驗。在《國家寶藏》《社會主義“有點潮”》等節目裏,我們看到的創新不止在光影技術的運用,更在於節目的豐富層次。摒棄跟風套路,依據節目內容,以適合的方式演繹展現,這樣的創新才會讓人耳目一新,才是名副其實的匠心之作。凡此種種嘗試,節目看起來當然有意思,自然也就很有意義。■子 長
-
《國家寶藏》熱播 文化遺産要講好新故事
傳統文化和傳統品牌曾經擁有輝煌的歷史,但過去的發展方式很難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傳統文化、傳統品牌想要立足,唯有創新一途可取。2017-12-26 08:48:41
-
咬的是文字 嚼的是文化
《咬文嚼字》咬的是文字,嚼的是文化。它不僅僅挑錯字,還挑文史知識的錯誤。2017-12-22 08:54:08
-
“一眼千年”,與文化長談
精心謀劃打開歷史、打開傳統的獨特方式,讓沉默的國寶説話,給孤獨的匠人點讚2017-12-07 08:48:48
-
“考研熱”真相:唯學歷問題造成的
2017-12-29 08:49:29
-
葉興慶:如何實現鄉村振興?抓好三個關鍵
2017-12-29 08:49:29
-
徵集丨2018"我向總理説句話"網民建言
2017-12-15 09:39:47
-
醫院回應醫生微博“曬回扣”:惡作劇 已處分
2017-12-28 11:22:34
-
機動車新規明年1月1日實施,有標準都變了!
2017-12-28 11: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