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人才爭奪戰應該 多些“日常思維”
2017-09-27 08:47:36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今年以來,人才爭奪戰在一、二線城市陸續打響。據報道,內蒙古自治區最新出臺引進人才政策,對事業單位剛性引進人才在聘期內,最高在第一年給予1億元實驗室建設及科研經費支援,次年起5年內每年給予1000萬元,事業單位柔性引進人才最高每年獲得30萬元經費支援。

  1億元科研經費,這絕對是人才爭奪戰中的大手筆。從新聞的角度看,這樣的細節自然應該寫進標題之中,予以突出和強調。當然,這樣的天價科研經費,也是如今愈演愈烈的人才爭奪戰的縮影,當一、二線城市都把人才看成是城市發展和格局重構的決定性因素時,各城市對人才的投入力度的確在加大。相應的,比較心態和競爭思維也開始出現,結果就是人才爭奪戰不斷加碼——你家出得高,我出得更高!不高,就不足以顯示對人才的重視,以及求才若渴的迫切。

  在激烈的人才爭奪中,有競爭思維是好事,這會整體提升人才待遇,形成尊重人才的氛圍。盡管,有人擔心競爭加劇會造成一些地方人才流失,畢竟,各地發展並不均衡,但從目前的競爭格局來看,一些中西部地區開出的條件更加誘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起到了平衡人才流向的作用。而且,在信息化、智能化時代,人才尤其是新興産業的人才,對地方、産業、行業的推動作用更加顯著,搶到真正人才無疑有利于地方的快速發展,甚至是超常規發展。這也是為何地方在引才時,不遺余力、不惜血本的原因。

  另一方面,1億元科研經費這樣的大手筆舉措,對多數人而言,可能只是人才培養環境所提供的“長板”。地方在引才時會對人才的規格進行歸類,能拿到1億元科研經費的,肯定是頂尖的為數不多的人才。對于大多數更為普通一些的人才來説,他們不可能拿到1億元科研經費,這不是他們要考慮的問題,他們更關心的是日常生活和日常科研、工作的問題。這是他們務實生活態度的體現,也是地方在吸引人才時應該有的另一種思維——日常思維。

  比如,一個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才,他到地方就業、服務,通常會考慮什麼問題呢?在日常工作層面,他會考慮所去城市的産業發展、行業環境、工作待遇,他們並不期待什麼天價科研經費或者引進經費,他們最基本的期待是學有所用,學有所值,他們最擔心的是房子會不會成為無法承受之重。而在日常生活層面,年長一些的人才會擔心配偶的工作問題,孩子的上學問題,家庭的居住問題,這些問題雖然不涉及科研等具體工作的內容,但是卻直接影響到人才的生活環境和工作心情。只有這些日常中的實際問題解決了,人才在決定去向時,才能真正無後顧之憂。

  所以,在人才引進和爭奪中,應該有兩種思維。一種是重獎思維,那些真正有水準、有能力、有知名度的人才,必須給予重獎,他們能夠帶來的除了個人智慧,還有社會資源和可預期的成果。即便,給予1億元科研經費也沒有問題,只要把錢用在了刀刃上。另一種思維就是日常思維,關心那些數量更多也更為普通的人才,他們期待的待遇是什麼,他們會有怎樣的日常生活、工作,如何讓他們從繁瑣的日常生活中擺脫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等等。這也是人才爭奪戰中,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題,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與頂尖人才相比,普通人才數量更多,他們在橄欖型人才結構中處于中間部分——是他們讓整個城市的人才隊伍更加穩定、合理,讓整個城市的發展更加穩定、持久。可以套用木桶理論來界定人才爭奪中的兩種思維:重獎思維就是木桶的“長板”,它讓人們看到城市吸引人才的大手筆和魄力;日常思維就是木桶的“短板”,它讓人們看到城市吸引人才的熱情和務實。當更多人才因為日常問題解決而涌入一座城市時,這座城市必定是睿智、善意而且充滿溫暖的。(乾羽)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共用經濟”連接你我
“共用經濟”連接你我
“火力-2017·青銅峽” 站在怒吼的火炮背後有多震撼?
“火力-2017·青銅峽” 站在怒吼的火炮背後有多震撼?
故宮賞鹿
故宮賞鹿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172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