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婚禮季“紅色炸彈”來襲 各國份子錢拿多少?
德國:新人列禮物清單 註明價格發親友

嚴謹務實的德國人一般直接將禮金折成實物。新人會在婚禮前數月找一家自己喜歡的百貨商場挑選結婚所需用品,然後擬好清單,註明價格發給親友,便其贈送。
法國:份子錢金額適中 多給易被誤會“別有用心”

法國和德國有點相似。婚禮之前,你會收到一張“結婚禮物明細表”,上面羅列着新人結婚和婚後生活所需的各種物品,有人甚至連商店名稱都做了詳細標記。那意思非常明了:讓人“按圖索驥”,照單買禮品。
不過,這樣的“份子錢”並不會讓人如荷重負。相反,如果人家結婚,你給的份子錢或者禮特別多,很可能被人誤會是別有用心,是在炫耀?還是在嘲笑朋友沒錢?
新加坡:婚宴參加與否都要給紅包
一般的酒店舉辦的婚宴,紅包從90新元(419元人民幣)起步;如果參加在五星級酒店舉辦的豪華婚宴,260新元(1210元人民幣)才合理。有些人覺得如果事先説好要來參加婚禮,但是臨時有事不能來,紅包還是一定要給的,部分人會選擇就給80%的紅包。
韓國:“結婚季”也是“嘆息季”
通常來説,韓國人會在之前收到的份子錢基礎上再加一點,但如果是第一次,大部分人會按“親疏關係”決定份子錢。韓國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0.3%的受訪者參加一次婚禮的花費是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85元),佔比最高。24.1%的人花費10萬韓元,7.8%的人花費7萬韓元,5.7%的人花費3萬韓元。
份子錢有明確標準對上班族來説也有説不出的苦惱。若份子錢給少了就會被認為是輕視對方,但份子錢多了就會大幅增加家庭支出,因此春夏之交的“結婚季”也是不少人的“嘆息季”。(編輯:董小嬌,文字來源:新華網,國際在線、環球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