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貨”信得過? 這些洋品牌“坑爹”不含糊
近年來,海淘、全球購已融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追捧洋貨,認為國貨問題多、質量差,導致洋品牌縱橫中國市場。殊不知,外國的月亮也不一定都圓,有些品牌“作弊”逃檢測;有些品牌使用過期原材料;還有些品牌竟含有致癌物……
強生又陷“安全門” 質量問題屢遭質疑
近日,美國強生被判向一名婦女支付高達5500萬美元的賠償,因該婦女指控強生公司的爽身粉産品使她罹患卵巢癌。強生爽身粉成分裏的滑石粉被看做是致癌的罪魁禍首。
其實,強生遭遇“安全門”已不是首例。近年來,強生産品的質量屢遭質疑。2010年1月,強生下屬公司麥克尼爾宣布召回500批次散發黴味的泰諾等非處方藥;4月,因産品質量不能完全達標,強生宣布在美國、加拿大等12個國家和地區召回下屬公司麥克尼爾公司生産的仙特明等40多個批次的藥物;7月,麥克尼爾公司宣布召回21批次兒童及成人用泰諾、抗過敏藥可他敏及鎮痛藥美林等非處方藥……
2011年到2015年,強生也多次因質量問題對産品進行大規模召回。據統計,從2005年以來,強生公司因質量問題或安全隱患,對不同産品進行了至少51次召回。有業內人士&&,強生屢屢發生的“安全門”,暴露了強生管理等方面的缺欠。
汽車品牌問題多大眾兩次“作弊”逃檢測
2015年大眾汽車“排放門”醜聞也鬧得沸沸颺颺。德國大眾不僅在美國收到高達180億美元的天價罰單,其股價一度暴跌超過20%,韓國、澳大利亞和法國等國的政府也表達了關注。
大眾公司承認,安裝排放“作弊”軟體的柴油車可能達1100萬輛。涉及違規排放車輛包括大眾2008年以來在美銷售的捷達、甲殼蟲、高爾夫、奧迪A3及帕薩特。
令人震驚的是,調查表明,大眾不是一次而是兩次試圖逃過美國政府的檢測。而且諷刺的是,大眾汽車的“作弊”行為,卻是因為一家環保機構為展示在美國銷售的柴油車清潔環保所進行的檢測而暴露。
其實,在汽車行業,大眾品牌的問題絕非個例。質檢總局通報的2016年第一季度進口産品質量狀況等內容中,第一季度因質量安全問題共計召回263809輛進口汽車,涉及企業包括現代、大眾、豐田、克萊斯勒、馬自達、斯巴魯、本田、通用等汽車公司和奔馳、寶馬、瑪莎拉蒂等高端汽車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