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韓國整容廣告亂象叢生 消費者深受困擾
據韓國媒體10月25日報道,現在只要打開網頁搜索“胸部整形”,就會出現許多各種各樣的整形廣告,儘管相關廣告很多,但卻很難選出可信賴的整形醫院,除了整形廣告之外,還有一些是做過整形手術的人的親身經歷的介紹,並附有術前和術後的對比照片,不僅如此有的甚至還會給你發私信,介紹一些打折信息,讓人覺得十分有親切感。
根據韓國的門戶網站NAVER上個月的搜索量來看,一個月大約會有70407次關於“胸部整形”的搜索。
不只是胸部整形,希望做整容的消費者一直都在不斷增加,韓國消費者保護機構2014年發表的“關於整形廣告的問題和改善方案報告書”中把“美容整形”規定為“手術對象主要是普通人,手術不是為了矯正畸形或是功能性缺失,而是為了達到美容的目的在雙眼皮、鼻子面部等地方進行的手術”,國內的整容整形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了7兆5千億韓元,這相當於佔據了全球整形市場的三分之一。
隨着整容需求量的增加,相應的整容廣告的市場也在不斷擴大。根據韓國把家福祉部的統計,專業整形外科醫療機構經過事先審查的廣告2011年有618條,到2013年增加到了4389條。僅僅兩年就增加了7倍以上,這個數字並不包含一般的“整容整形醫院”的廣告數據,如果加上那些數據,數字會更大。
各種廣告手段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傳播營銷策略”,就是所謂的“親身經歷宣傳策略”,這種宣傳手段通過人們經常使用的網絡媒體,宣傳特定的産品或企業,這種採用消費者的口吻的宣傳手段不僅價格低廉,還能獲得很好的宣傳效果,提高企業的可信度。
這種傳播營銷的整容廣告主要是在韓國的NAVER 、DAUM等主要門戶網站的各個板塊上安排像“真實的術前術後經歷”這樣廣告,最近還在SNS等社交網站或者軟體應用等平台進行廣告。
但這些營銷廣告中大多數並沒能徹底的被管制和制裁,各種違反醫療法的非法行為還在橫行肆虐,不僅如此,有的醫療機構還以“做活動”為由,發放宣傳單和優惠券,不僅很有寫清楚治療所需時間和保證的治療效果,以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誇大擁有的醫師隊伍和醫療設備,迷惑消費者。
因為醫療服務和其他商品不同,人們獲取相關信息的渠道很有限,所以網絡成為了人們獲取相關信息主要手段。
為了了解這種傳播營銷的主要運作方法,記者暗訪體驗了相關宣傳公司,發現所謂的“親身經歷”的分享,只是廣告公司雇傭的託兒使用的宣傳的手法,一般這樣的託兒會事先接受簡單的培訓,了解一些整容整形的相關知識,然後用自己方式以親生經歷的口吻在博客或者網站上為整形機構做宣傳,吸引了很多兼職的學生。
家住首爾特別市江東區趙敏真(音譯)小姐就因為相信了貼吧裏的“真是的手術經歷”,在沒有調查清楚的情況下就進行了手術,至今為止忍受了6年的後遺症的折磨。不只趙小姐很多人都因網上的虛假宣傳蒙受不小的損失。還有一些傳播宣傳是不斷地誘導消費者直接去醫院做一次詳細的諮詢,而實際上到那裏才發現只是一個不專業隨意的諮詢,他們的目的是煽動消費者進行手術。
除此之外傳播營銷還利用打折或贈送服務的方式引誘消費者,因此蒙受損失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就算通過相關管理部門能獲得一定的金錢上的賠償,但手術造成的副作用卻是不可逆的,有的還不得不再次進行手術。
韓國女性民友會女性健康團隊的一名積極分子指責道:“傳播營銷的最大問題就是把整形整容包裝成簡單的手術。”(王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