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時政 國際 財經 高層 理論 論壇 思客 信息化 炫空間 軍事 港澳 台灣 圖片 視頻 娛樂 時尚 體育 汽車 科技 食品
韓國頻道
首 頁 內政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社會科技評論娛樂旅游時尚留學圖片TV商務

國産電視劇為何韓國不買賬?

2015年07月01日 16:35:07 來源: 新華網

  而與韓劇動輒賣到幾十萬美元的天價相比,中國電視劇的版權出口十分“寒酸”。 程春麗介紹,中國電視劇出口韓國的價格一直徘徊在2000美金一集左右,最多時達到一萬美元一集,讓從業者們“很不滿意”。

  “中國電視劇産量每年約15000集,其中不乏大量的優秀作品。我們非常希望韓國購買中國電視劇的數量、價格以及播出平台能夠更加市場化,逐步達到事實上的貿易對等,”程春麗説。

  同時,程春麗&&,正是因為這一“不對等”局面持續出現,造成了一些單方面政策性限制的&&,她更希望雙方能以更包容的心態互相取長補短。

  【中韓合拍片遭遇“水土不服”】

  程春麗認為,摒除外部因素,中國電視劇在“走出去”時面臨的尷尬還是因為自身製作水平仍待提高。

  她&&,韓國的導演、製作人、攝影、特技等從業者學會了美國好萊塢的專業製作模式,並能將其融入作品當中,這恰恰是國內影視製作專業人士所欠缺的。近年來如火如荼的中韓合拍片模式使得中方可以更直接地學習韓方經驗。

  她指出,目前,中韓合拍片仍集中在韓國導演執導的模式,這種合作態勢還將持續。但合作的模式不應拘泥於單一的形式,而應擴展至導演、藝人、團隊、劇本等多層面的合作。

  “我特別建議中國多學習韓國編劇的製作水平。韓國編劇思維好,寫作快,製作出的電視劇很乾淨,且具有正能量,”程春麗説,國內很多編劇可能因受限較多,在創作時有點像“孫悟空戴着緊箍咒”,需要做到“放下包袱”,充分發揮創造性。不過,程春麗坦言合拍片目前在兩國都表現得有點“水土不服”,選題有限,收視也不夠理想。

  她將原因歸結為:一是中韓在很多理念及處世方式上還是存在很大區別;二是演員語言不通,勢必會對情感表達産生影響;三是對方演員的配音很難與本土演員的語言融為一體,影響電視劇的整體效果。不過,這也不排除劇本、導演、演員、製作等本身存在一定問題。

  “合拍就像談戀愛,不是今天咱倆談好了,就立刻可以結婚領證了,還是需要一個相識相知的過程,要慢慢來,”程春麗説,兩國團隊多接觸,大家以合作共贏的心態出發,去共同探討具有共通性的選題,才是解決之道。(記者彭茜,編輯危瑋,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上一頁 1 2  

【糾錯】 [責任編輯: 董小嬌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7137000000000000001110602127973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