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積極財政聚力增效錨定高品質發展
減稅降費下半場仍有新空間,推進個稅改革或成最大看點
2018-06-28 作者: 記者 孫韶華/北京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解碼經濟上半場(四)

  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聚力促發展,增效保民生,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與經濟發展形成良好迴圈。收入方面,大規模減稅降費,為制造業等企業減負;支出方面,保持支出力度,加快支出進度,優化支出結構,向民生領域、供給側改革、三大攻堅戰等重點發力。

  2018年中國經濟即將進入下半場,專家表示,財政政策將繼續錨定高品質,促發展、增績效、保民生。其中,減稅降費在落實上半年已出臺政策的同時,還有新的發力空間,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推進或成最大看點。

  聚力增效促經濟穩中向好

  “聚力增效”成為2018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關鍵詞,收入方面,減稅降費,激發經濟活力;支出方面,積極財政保持力度,預算支出加快進度,總體為經濟運作呈現良好格局,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減稅降費繼續大力實施,按照政府工作報告安排,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全年合計為市場主體減輕稅費等負擔超萬億。上半年,包括增值稅稅率調降、統一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的標準、出臺支援創業創新和小微企業的稅收政策、進一步清理政府事業性收費等政策已經落地。

  減負紅利已經開始顯現。以深化增值稅改革為例,自2018年5月1日起,17%和11%增值稅稅率分別調整為16%和10%,制造業減稅降負效果明顯。據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測算,稅率調整後,制造業年減稅規模超過所有行業總減稅規模的三分之一,企業稅負有效降低,資金佔壓明顯減輕,發展信心持續提振。

  “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此次增值稅改革帶給實體經濟企業的減負作用非常明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説。

  財政支出保持力度、加快進度也有力支撐了經濟平穩增長。今年財政政策積極取向不變,全年財政赤字預算規模安排2.38萬億,與去年持平。今年以來,中央財政及時批復下達中央預算,促進財政資金盡早發揮效益。據統計,截至6月18日,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已批復下達86494億元,佔年初預算的91.4%。

  社科院中國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符合預期。增值稅稅率下調,是實實在在的減稅政策,同時又是增值稅制改革。清費力度也在加大。此外,足額撥付財政資金,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支援。

  “總體看,2018年上半年財政政策聚焦痛點、難點和熱點,綜合發力,加力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本實現了助力經濟穩定向好、提質增效的預期目標。”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澤彩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財政政策的力度上看,實施減稅降費政策不斷出臺,促進市場主體負擔明顯減輕。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加快預算執行支出強度和進度,預計上半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撥付進度超過80%,預算執行進度明顯加快。

  財政收支與經濟結構雙優化

  財政支出不僅有力度,還有溫度和側重。在支出規模擴大的同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對三大攻堅戰的支援,更多向創新驅動、“三農”、民生等領域傾斜。

  財政部數據顯示,前5個月全國財政支出82695億元,同比增長8.1%,進度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與人民生活相關的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與就業等支出得到切實保障。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資金撥付力度,前5月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32876億元,同比增長14.1%,完成年初預算的46.7%,比序時進度加快5個百分點,有效增強了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

  王澤彩指出,“聚力增效”更加突出支出結構的優化和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支出結構方面,支援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解決供需失衡。落實創新驅動戰略,推動科技與經濟融合。支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聯動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激發發展活力,培育新動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方面,王澤彩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今年組織起草《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強化績效目標管理。在此基礎上,擴大績效執行動態監控范圍,推動績效評價提高品質、擴大范圍等。尤其是,出臺扶貧資金績效管理辦法,依法強化扶貧資金的監管,注重精準扶貧的綜合效益。制定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具體規定,收支預算執行強度和進度較以往明顯加快,確保重點支出、民生支出基本需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對已經入庫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進行全面的清理,責令期限整改等都是重要舉措。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財政與經濟運作形成良性互動,財政收支和經濟結構實現雙優化。在經濟發展品質提高的同時,財政收入品質不斷改善,1月至5月稅收收入佔財政收入比重達到88.6%,比去年全年提高5個百分點。

  下半年減稅降費仍有新空間

  展望下半年,專家表示,財政政策將繼續錨定高品質,促發展、增績效、保民生。其中,在確保上半年已出臺政策落地的同時,減稅降費還有新的空間,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推進或成最大看點。

  楊志勇對記者表示,個人所得稅減稅政策可期。減稅在財政收入超預期增長的條件下更有財力基礎。個稅除了考慮社會公平,還應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制,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在他看來,個稅高稅率需要大幅度下調,以防出現個人所得稅新的“夾心層”。此外,國地稅合並完成也是一大看點。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係改革也應該再邁出重要的步伐。

  “下半年財政政策仍會聚焦重大戰略和年初既定重點,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全年萬億減稅降費目標將進一步兌現。”王澤彩指出,隨著稅制改革向縱深推進,增值稅、消費稅、個人所得稅等稅制改革也會適時推進,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推進,也會進一步清理各種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減少涉企收費,為企業降本增效。此外,加快預算資金的撥付進度,加快重大項目的資金撥付力度,使得資源配置更有效,進一步顯現財政資金的效用。

  專家表示,當前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大力推進減稅降費,提高政策精準性有效性。促進一係列稅收政策更加充分、通暢地落地,讓企業輕裝上陣。

  “市場和政府的作用都要重視,讓‘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形成良性迴圈、形成合力。當前,深化改革一點都不能放松,要進一步推進財稅、金融、國企等各方面改革,將改革進行到底。”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強調。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數字智慧長三角正在崛起

數字智慧長三角正在崛起

從“互聯網”到“智聯網”,數據互動和共用正不斷深化,一個長三角智慧矩陣正呼之欲出。

·商業航太風口漸近 民營企業“掘金”太空

泰達航母:旅遊國企創新求變

泰達航母:旅遊國企創新求變

在競爭趨于白熱化的國內主題公園市場,泰達航母如何做到年均超20%的增長?

·國資委首次發布央企工業文化遺産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