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以定向寬鬆舉措緩解小微融資困境
2018-06-25 作者: 王靜文 來源: 經濟參考報

  6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度聚焦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實體經濟降成本。其具體舉措包括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提高貸款利息免征增值稅上限、減少融資附加費用、運用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以及將小微貸款納入MLF抵押品范圍等。

  這是繼2014年4月16日、2014年5月30日、2017年9月27日之後,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做出定向降準的安排。其背景大致類似:一是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使政策有邊際寬鬆的必要。數據顯示,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顯著回落至8.5%,投資當月增速大降至3.9%。雖然出口和房地産投資表現尚好,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和房地産調控繼續,經濟下行壓力將會加劇,政策需要在邊際上做出調整;二是小微企業面臨更大的融資困境。今年以來,隨著去杠桿從金融體係進入實體經濟,融資渠道明顯收窄。5月社融出現環比腰斬,其中表外融資和信用債成為重災區,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狀況明顯加劇。

  需要強調的是,小微企業所面臨的融資困境,並非由于廣義流動性不足,更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下降。目前國債收益率反映的無風險利率仍在走低,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仍然充裕,但信用債市場卻接連曝出違約事件,不少企業出現流動性危機。相對于企業的經營困難,流動性危機往往更為隱蔽,事先識別難度更大,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只好以降低整體風險偏好作為應對,進而導致一些相對弱勢的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條件陡然收緊。

  放松貨幣政策對于提升風險偏好效果不大,反而可能會給房地産市場火上澆油,並進一步增加人民幣貶值壓力,因此,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穩定運作”。這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基調並沒有變,但出于穩增長和防風險考慮,有針對性地對小微企業採取了定向寬鬆措施。

  這些定向寬鬆舉措主要著眼于兩個方面:一是提升金融機構對小微信貸的供給能力。包括定向降準、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將小微貸款納入MLF等舉措,都將使面向小微企業的信貸供給明顯改善。二是提升金融機構對小微信貸的供給意願。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以及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支援小微企業融資的擔保金額佔比不低于80%等舉措,有助于增強金融機構對小微信貸的風險偏好。

  6月24日,央行宣布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用于支援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項目。同時下調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主要用于支援小微企業。此舉釋放資金約7000億元,再加上央行近期新增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凈投放和抵押品擴容,貨幣政策工具的靈活性將大為提高,有助于緩解跨季資金緊張局面,緩解非標和影子銀行收縮帶來的衝擊,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當然,如果要實現4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力爭到三季度末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有較明顯降低”、“確保今年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的要求,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援,比如將更多的中小金融機構納入MLF交易對手范圍、加快信用體係建設步伐、發展供應鏈金融等。考慮到小微企業在解決就業、保障稅收、促進穩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預計後續會有更多的配套政策陸續出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上市公司信用違約頻發 恐仍有後續

上市公司信用違約頻發 恐仍有後續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牽動市場神經的信用違約短期內並未結束,伴隨後續的低等級信用債到期,會有更多難以再借新還舊的企業違約,打破剛兌勢在必行。

·森林城市建設陷三大誤區

東北老工業企業成功“跨界”

東北老工業企業成功“跨界”

從生産機床配套齒輪的老國企,到涉足旅遊裝備、戶外用品、文創産品等多個領域的創意工場……

·中國中車軌道交通産品在印度贏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