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保持戰略定力 堅定不移推進結構性改革
2018-06-22 作者: 吳黎華 來源: 經濟參考報

  近一段時間以來,隨著金融嚴監管和結構性去杠桿的逐漸深入,一些資産價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債券市場信用違約事件時有發生,股票市場短期波動幅度較大,在宏觀數據方面特別是5月份投資與消費數據增速回落,社融規模大幅減少,引發了一些不同聲音。有一些觀點認為,當前的金融去杠桿與信用收縮已經影響到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在面臨較為嚴峻的外部環境下,需要重新思考當下政策取向。

  這些觀點,是對去杠桿和金融強監管過程中帶來的“陣痛”不適應的表現,同時也低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低估了中國從過去規模擴張到創新驅動發展模式轉變的決心。當前,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對中國經濟面臨的內部外部環境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對未來發展有足夠的信心,堅定不移推進結構性改革。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依賴規模擴張。在微觀經濟主體上,企業部門、居民部門2009年以來輪番舉債,導致中國經濟宏觀杠桿率不斷攀升。大量的貸款流向了房地産和融資平臺等高風險領域,導致地産價格泡沫越吹越大,極大地抑制了社會消費,提升了實體經濟和創新的成本。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係品質作為主攻方向。這一論斷,表明我們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長期放緩趨勢有了足夠清醒的認識,同時意味著我們對經濟增速的放緩和短期經濟數據的波動有了更大的容忍度。

  首先,中國經濟有很強的韌性。從5月份的數據看,工業企業的盈利增速仍然保持較高水準,雖然仍處于低位,但制造業投資增速有了顯著回升,民間投資增速也有了提高。新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高技術産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速明顯快于工業整體。總的來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發展態勢,新舊動能轉換正在加快。一些觀點對部分數據過度擔憂,忽略了中國經濟的全景,忽略了我們所擁有的巨大的緩衝空間。

  其次,過去數年來,由于經濟過度舉債,影子銀行大肆擴張,中國金融業過慣了“好日子”。大量資金在金融係統內空轉,整個金融業脫實向虛、畸形繁榮。現在,這種“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金融業要做好準備過“苦日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金融去杠桿導致的融資環境趨緊,正在從金融市場逐漸傳導到實體經濟。在這個關鍵節點,就此放松貨幣政策,再度進行大規模放水,無疑會前功盡棄。實際上,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去杠桿的邊際力度也正在逐步趨緩,央行正在運用定向降準、MLF等量價工具進行調節,使貨幣政策更趨穩健中性。

  第三,當前出現的一些資産價格波動,尤其是股票市場的短期波動,有著復雜的原因。這些原因,既包括金融係統去杠桿的內在因素,也包括外部貿易摩擦擔憂情緒加重的因素;既有證券市場本身在定價、發行層面體制不完善的因素,也有在流動性層面面臨一些衝擊的因素。但應當認識到,去杠桿和結構性改革的過程,必然伴隨著陣痛。

  中國經濟正在轉向創新發展的歷史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要面對經濟增速放緩,過剩産能漫長而痛苦的退出,以及反全球化下嚴峻的外部環境挑戰。但從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來看,我們曾經歷過更加困難的內部發展狀況和更加嚴峻的外部環境挑戰,只要堅持內部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國經濟未來將充滿希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上市公司信用違約頻發 恐仍有後續

上市公司信用違約頻發 恐仍有後續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牽動市場神經的信用違約短期內並未結束,伴隨後續的低等級信用債到期,會有更多難以再借新還舊的企業違約,打破剛兌勢在必行。

·森林城市建設陷三大誤區

東北老工業企業成功“跨界”

東北老工業企業成功“跨界”

從生産機床配套齒輪的老國企,到涉足旅遊裝備、戶外用品、文創産品等多個領域的創意工場……

·中國中車軌道交通産品在印度贏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