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生病去醫院“排隊1小時,看病5分鐘”的局面。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六盤水市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就醫時間長等問題,積極探索構建以“縣域醫共體”為載體,建立基本公共衞生與臨床相融合的“醫衛結合”服務模式,將全市醫療衞生健康領域主題教育上下銜接,層層推進。通過“互聯網+”,使技術的“加法”融入中間流程的“減法”中,暢通就醫“最後一公里”。
實現了服務群眾三個轉變:“病人上門找醫生看病”向“醫生上門服務病人”轉變,“人管健康”向“數管健康”轉變,“單一診療”向“多級共診”轉變。
“現在太方便了,我在手機上就可以看到我的電子健康檔案,了解健康狀況,定期還有醫生上門問診及醫療衞生機構的健康諮詢和指導。”11月27日,家住水城區雙水街道的居民蔡霞向記者演示了“健康水城衛士”APP。借助該&&,蔡霞提升了自我預防保健意識。
在水城區果布戛鄉衞生院,今年84歲的趙明珍臉上終於露出笑容。“最近我上腹部疼痛得厲害,衞生院醫生王再梅幫我做了心電圖檢查,通過與水城區人民醫院專家的遠程會診,明確了下一步治療方案。”趙明珍翻看著檢查報告,有些激動,“沒想到在家門口能挂上區裏的專家號,真是太好了。”
趙明珍口中所説的“在家門口挂上水城區的專家號”,源自水城區實施的“互聯網+醫療”項目。該項目基於全民健康信息&&,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建立全區統一健康就醫服務入口,不斷完善基層醫療衞生信息系統,實現基本醫療、公共衞生、家庭醫生簽約的數據共享與業務聯動。(記者 桂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