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深刻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是什麼、幹什麼、怎麼幹”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使貴州現代化建設的脈絡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確、目標更加催人奮進,為岑鞏推動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法路徑。
站位決定方位,起程決定後程。岑鞏將堅定不移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上來,嚴格落實“揚優勢強産業、補短板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要求,堅定實施主戰略、主定位,立足資源稟賦,充分發揮“國家級水稻制種大縣”優勢,加速推動種業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助力推動鄉村振興。
堅決扛起使命擔當。1976年,岑鞏的制种先驅們遠赴海南,帶回了雜交水稻制種技術,開啟了岑鞏水稻制種的篇章,經過47年的堅守,岑鞏水稻制種産業實現了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精彩蝶變。新征程上,岑鞏縣將堅決扛起種業振興的使命擔當,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動水稻制種産業發展壯大,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種業振興作出岑鞏應有的貢獻。
堅決用好資源優勢。新征程上,岑鞏縣將用足用好資源優勢,助推水稻制種高質量發展。用好自然資源優勢。對全縣124個百畝以上壩區、18個千畝以上壩區進行集中化改造,確保規模穩步擴大、質量持續提升。用好群眾基礎優勢。創新“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反租倒包”等模式,讓群眾積極參與發展,實現産業發展、群眾增收雙贏。用好政策支持優勢。採取向上爭取、向下整合方式,將資源向水稻制種産業集聚,引導更多經營主體參與産業發展。
堅決推動發展壯大。新征程上,岑鞏縣將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持續做足“五篇文章”,加快推進岑鞏由“制種大縣”向“制種強縣”轉變。做足“土地”文章。推動設立水稻制種基地保護區,促進全縣制種基地安全、規範發展。採取“反租倒包”“租改股”等模式,促進制種基地集中連片發展。做足“人才”文章。加強與中國水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動本土人才建設。強化培訓指導和技術服務,實現制種企業、制種大戶“一對一”指導全覆蓋。做足“共建”文章。堅持“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方向,大力實施“縣企共建”模式,推行“研發+生産+加工+銷售”制種全産業鏈發展。做足“增收”文章。堅持讓利於民,採取提高收購單價、推行接茬輪作等措施,持續增加群眾收入。健全水稻制種産業保險機制,加大産業保險財政補貼力度,着力增強企業及農戶抗風險能力。做足“帶動”文章。推動以岑鞏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鎮遠、三穗、天柱、玉屏等地發展水稻制種,不斷提升輻射帶動效應。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作為。岑鞏縣各級黨員幹部群眾將全面學習、宣傳、貫徹好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不忘初心,奮勇前行,以實際行動在種業振興上擔好“岑鞏使命”、彰顯“岑鞏創造”,努力爭當貴州種業發展“排頭兵”,實現以種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