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下的村寨”開出“致富花”-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懸崖下的村寨”開出“致富花”

2023-10-29 09:37:49  來源:貴州日報

  10月28日清晨,雲開霧散,陽光灑在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兩岸險峻的崖壁青山間,夾帶波光粼粼的烏江水,共同組成瑰麗壯美的&&畫廊。

  化屋,在當地民族語言中意為“懸崖下的村寨”,貧困發生率曾高達63.63%。歲月荏苒,風物變遷。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採訪團走進化屋村,看到了村裏的嶄新變化。

  山水間,一處人工景觀格外醒目。作為貴陽經黔西至畢節的最快公路通道,全長1450米的鴨池河大橋飛架兩岸,不僅融入周邊風景,更裝點了當地群眾的幸福生活。

  新仁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田佳秋介紹,開車從省會貴陽過來,只需一個多小時,過去不通水、不通路、不通電的小山莊,如今車行便利。

  懸崖頂的一處露營基地今年“五一”假期投運後,依託便利的交通條件和優質的自然環境,很快受到游客青睞。

  “我們營地有41個房間、78個床位,除了食宿,還為游客提供觀景&、拍照打卡點等,此外還有滑翔傘、水上觀光等特色旅游服務。”露營基地負責人金麗説。

  新業態豐富當地文旅産業,也讓大批村民吃上“旅游飯”。化屋村村民積極開辦農家樂、烙鍋店等,2022年,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億元,人均純收入達2.5萬元。

  “國慶期間,我們有一場直播實現成交額8萬元。”提及自家苗繡産業,楊文麗頗感自豪。如今,當地苗繡服飾不僅是一脈相承的民族文化,也是一項能夠推動鄉村振興的産業經濟。

  2021年,楊文麗與丈夫一起成立了黔西市文麗蠟染刺繡有限公司,苗繡車間帶動當地22名苗族婦女在家就業,輻射周邊鄉鎮的60余名群眾共同致富,年産值超300萬元。

  越來越多的“沉睡”資源被喚醒,給群眾帶來真金白銀。不久前,村裏合作社為入股發展黃粑、黃牛和黃姜産業的250戶村民發放了60萬元現金分紅。

  據了解,化屋村還將打造“歪梳苗”公共品牌,研究開發一批苗繡蠟染文創産品,推進化屋黃粑等標準化生産,打造一批草莓、櫻桃等觀光農業基地,實現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助推當地資源開出朵朵“致富花”。(記者 管雲 梁聖)

[責任編輯:王雪松 黃勇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