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高臺地戲 演繹百年的家國情懷-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資訊展播>>正文

普定高臺地戲 演繹百年的家國情懷

2023-10-15 15:58:50  來源:普定縣融媒體中心

  10月13日,湖南衛視綜藝節目《披荊斬棘》將普定高臺地戲元素與現代歌曲完美結合,演繹了一曲《東海老人》的絕唱,將東方美學發揮到極致,激起了一股全國觀眾對高臺地戲的追捧熱潮。

  普定高臺地戲,俗稱“擺陣”,分為“搭臺——祭陣——擺陣——破陣——平陣”等程式,是普定民間地戲對所演劇目中涉及古代戰爭陣法的獨特表現形式。藝人以數十張、上百張八仙桌搭成金字塔狀或其他形式的高臺,用以代表所演陣法。表演時,演員圍繞高臺,排兵布陣,情節激烈時,輔以黃煙、爆竹渲染氣氛,再現古代將士布陣、破陣的場景。此外,高臺地戲的演繹不需大型和固定的臺子,也不需室內或室外,但有壩子則行,因此,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在普定農村演出比較廣泛。高臺地戲流傳于普定縣馬官鎮、白岩鎮等村寨,輻射到全縣。是普定人民群眾千錘百煉而流傳下來的集體創作的結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傳承性,起源至今400多年的歷史,一代一代相傳下來,是一朵永不凋謝的文化奇葩。

  高臺地戲的演員不受年齡、族別、身份等的限制,但凡熱愛者皆可披挂上陣,在唱詞練習中又可以分散自由練習,不需太多集中時間,這些特點正適合農民群眾,因此深受歡迎。目前,全縣從事高臺地戲業余表演的人員300余人,最大的年過八旬,最小的年齡不過十多歲。全縣較為活躍的演出隊伍有馬官下壩地戲隊、張官地戲隊、白岩白旗地戲隊、高坡地戲隊、魏旗地戲隊和十二營地戲隊。

  普定高臺地戲源遠流長,其劇目與大明王朝“調北徵南”的歷史有著密切關係。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率三十萬大軍徵南,安順一帶是屯軍和行軍的地方,戰事結束後,為防叛軍死灰複燃,又安排一部分軍隊防邊戍守,後來,在今普定建制“大明定南所”,為操練軍中戰事,便産生了一種原始的劇種——軍儺戲,再加之與當地少數民族元素融合,便産生了地戲。最初的演出內容和藝術表現形式較為單一,只在人的面部上著些色,手持木桿演出,所唱的書目也無規定,但依然深受人們歡迎。隨著“調北填南”的融入,文化更有交融碰撞,地戲的表演便上了一個層次,藝術表現形式大有發展。他們頭上戴的面具也融入了考究的雕刻藝術,花邊和圖案、人物的神態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伴之以鼓和鑼的節奏;服飾裝扮上也逐漸發展。

  高臺地戲是屯堡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式,是地戲中的一個高潮,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研究價值。它更是安順屯堡地戲的創新形式表演,目前全國為普定縣所獨有。

  近年來,普定縣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本著“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的工作原則,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和保護。通過錄音、錄影等各種形式,對高臺地戲進行整理、歸檔;保護民間老藝人,發揮他們的“傳幫帶”作用,培養年青一代“空中藝人”;通過舉辦賽事和各種宣傳推介活動,保留高臺地戲獨特的傳統表演技藝;支援並鼓勵傳承人開展傳承保護活動,支援有條件的傳承人對高臺地戲進行研究和保護。

  通過一係列的保護措施,普定高臺地戲對外宣傳和推介力度不斷加大,得到了保護和發展。2019年6月2日,經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高臺地戲》被列入貴州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保護項目擴展名錄。省級傳承人王明元個人投資30余萬元修建了老馬臺地戲博覽館。市級傳承人劉洋撰寫地戲專述文章十余篇,編著出版《安順地戲簡讀本》專著。在各項政策的影響下,目前白岩、馬官、定南街道等地都有高臺地戲表演隊伍。各個表演隊都在探索市場,如馬官鎮下壩村丁華組建的地戲隊,在市內外景區不定期進行表演,每場演出收入在1000至2000元不等,全年演出超過60場次。

  普定縣現存的22堂地戲中,或一直傳承或重新恢復“高臺地戲”的戲隊有8支,涉及兩個鄉鎮和一個街道,白岩鎮:新寨村《大反山東》地戲隊、高坡村《薛丁山徵西》地戲隊、魏旗村《大反山東》地戲隊、管小村《薛丁山徵西》地戲隊、龔家院《薛仁貴徵東》地戲隊;定南街道老馬臺《薛丁山徵西》地戲隊;馬官鎮:楊家院《薛丁山徵西》地戲隊、下壩村《三下河東》地戲隊。這些地戲隊皆由村民自發組織而成,每年在重大節慶或縣內大型活動和賽事中都被邀請參加演出和比賽,部分隊伍還在沙灣、秀水、荷花水井村以及縣外景區演出,有著固定的演出收入,所有隊伍年演出150場次左右,參加的村民每人平均增收1000元以上。

  普定高臺地戲,2007年參加黃果樹瀑布節;高臺地戲和花燈融合節目《花胡唱古今》(2016年貴州省“四路花燈鬧元宵”直播晚會演出節目);2016年安順市第三屆旅遊産業發展大會開幕式演出;《楊義臣巧擺銅旗陣》(貴州省2017年春節聯歡晚會演出節目)等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作品;2018年2月,由118張八仙桌疊加高達7層的“黔中第一陣”地戲展演在普定縣白岩鎮舉行,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下壩地戲隊2019年9月受邀參加“中國農民豐收節”安順會場演出等。近年來,普定高臺地戲,廣受外界關注,屢次榮登省內外各種舞臺,受邀參加貴州衛視《非遺正青春》專題拍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湖南衛視媒介等多次到普定進行專題拍攝,為安順地戲的推廣作出了重要貢獻。

  馬官鎮下壩地戲隊長期在下壩古村落進行演出,供遊人拍照與合影,高臺地戲成為下壩村鄉村振興的獨特文化形式,白岩鎮講義村也不定期在蝴蝶廣場進行高臺地戲演出,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更增添了古老的文化氣息。其他地戲隊也逐步在各鄉村旅遊點進行演出,高臺地戲已然成為普定鄉村旅遊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

  普定高臺地戲,是地戲的一種獨特表現形式,是安順地戲的一大亮點。在全國有著唯一性,其形式,突出表現在古代陣法的陣門布置、五行方位的安排,陣法的擺設和攻打,相對嚴格的模擬了真實情景,對于研究明朝屯軍及他們的後裔對古代陣法的理解和認識提供了線索,為研究古代陣法在民間的留存提供了依據。

  普定高臺地戲,生于農村,扎根民間沃土,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民間特點的文化結晶,對民間文藝的創作與發展有著極為深厚的影響,有著其珍貴的民間文藝價值;它蘊含了普定的人文精神,彰顯了普定人的信仰和價值取向,是區域內農民傳統文化的突出表現,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高臺地戲還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其演出貼近群眾,充實農村文化生活,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受廣大人民的歡迎。對于這一文化品牌的建設,能對鄉村振興,非遺文化和旅遊結合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普定高臺地戲,空中的戲劇活化石!(普定縣融媒體中心收集整理)

[責任編輯:王雪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