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農 築夢沃野
——我省現代設施農業提檔升級促發展
近日,走進貴州貴茶(集團)有限公司的茶園基地,錯落有致的茶樹鬱鬱蔥蔥,機械採茶正在進行。高挂着的攝像頭和氣象監測、害蟲網絡測控系統設備引人注目,無處不在的數字科技給茶園裝上了“最強大腦”。
“茶園的數字設備端嚴密監測茶園,實時收集土壤水分、蟲情狀況等環境信息,形成初步的診斷報告。”公司副總經理蘭方強介紹,技術人員坐在監控室裏,就能對茶園管理作出精準決策。
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指出,加快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提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近年來,貴州將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引入農業,持續促進農業增效,帶動農民增收。
種苗是農業生産的基礎,是現代設施農業的“芯”。在貴州,一批現代設施育苗中心建立起來,優質種苗供給覆蓋率提升,有效解決了小農戶育苗難、成本高等問題。小小種苗,點燃了現代農業發展引擎。
遵義勞侖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擁有智能育苗溫室1.6萬平方米,新品種示範基地200余畝,年産辣椒、茄子、白菜、花椰菜、絲瓜、苦瓜、番茄等嫁接苗和穴盤實生苗6000萬株。
“公司在工廠化嫁接育苗、穴盤育苗、植物微繁殖等領域有完整的技術體系。”公司董事長黃中敏介紹,“我們對糧食、蔬菜生産全過程進行數字化設計、可視化表達、信息化管理,實現農業資源高效利用,克服自然災害,增強應對危機能力,從而保障糧食蔬菜的穩定、足量、優質供給。”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當下,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是時代所需也是現實之要。貴州在現代設施農業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綠色化、數字化上下足功夫。
這些天,在威寧自治縣鹽倉鎮營洞社區的蔬菜大棚內,各類蔬菜陸續成熟。
“我們有122個蔬菜大棚,辣椒大棚有40多個,番茄大棚50多個,還有一部分大棚種了水培蔬菜。”威寧自治縣春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岳會軍説,全年無休,今年預計産值達300萬元。
今年以來,鹽倉鎮通過整合大棚資源,引進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産業。“一棚多季、一年多收”的輪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實現一年四季不間斷種植。
滿足市場多樣化、優質化消費需求,多元化種植。貴州乘勢而上,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為契機,持續優化現代設施農業布局,提升先進農業設施的推廣應用水平。
眼下,正是六盤水水城區獼猴桃甜蜜上市的時節,走進獼猴桃種植示範基地,引灌工程和防雹網等設施建設完善,飽滿的獼猴桃果子挂滿枝頭,果農忙着採摘,喜笑顏開。
“去年我家的獼猴桃畝産2000多公斤,純收入近20萬元。”獼猴桃種植大戶晏庭銀高興地説,今年獼猴桃長勢良好,必定又是一個豐收年。
作為首批獲准創建的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水城區現代農業産業園以獼猴桃為主導産業,快速推進種植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冷鏈物流及分選包裝設施建設,“接二連三”全産業鏈助推産業高質量發展。目前累計建成獼猴桃“噸産園”2.1萬畝。去年,全區獼猴桃“噸産園”平均單産1156.8公斤,産值達2萬元以上。
園區化布局,高質量示範,我省設施農業提檔升級。農民與龍頭企業等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
8月25日,清鎮市犁倭鎮石牛村的韭黃種植大棚裏,村民忙着收割韭黃。所有收割的韭黃將由貴州民投集團兩山民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進行收購。
“我們有技術支撐,合作社帶動、農戶聯動、訂單拉動,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帶動了越來越多村民增收。”石牛村黨支部書記韋良凱説。
“四季農業”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今年以來,該村已累計帶動當地村民用工量800余個,發放人工工資8萬餘元,人均月收入2700元,長期固定工人20餘人。
目前,我國設施農業已經進入到了快速發展的階段,貴州搶抓機遇,持續推動現代設施農業建設,區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裝備條件顯著改善,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能力進一步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記者 金忠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