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資源加速集聚融合轉化
——我省堅持創新驅動大力推進特色科技強省建設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不久前閉幕的首屆貴州科技節發布倡議,強調要聚焦實施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實現“四區一高地”主定位,推動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貴州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推進特色科技強省建設,深入實施六大重大科技戰略行動;紮實開展向科技要産能專項行動,大力推進“科技入黔”,實施重大科技産業工程,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在貴州加速集聚、融合、轉化。
數字創新 建設“東數西算”核心樞紐
《流浪地球2》《長津湖》《深海》《熊出沒·伴我“熊芯”》《三體》……在這些觀眾耳熟能詳的影視作品後期渲染製作中,都有來自貴州的算力支持。
“貴安超算中心已購置設備700余&,服務器使用率達到80%以上,累計為廣東、上海、湖北、貴州等多個省市提供算力科研服務1000次以上,為50餘部影視作品提供圖形染應用計算,合同簽約金額890萬餘元。”日前,記者來到貴安超算中心,負責運營的貴安新區科創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綜合部副部長吳紅介紹説。
工業模擬倣真、新能源大數據管理網絡架構及調度平台、貴安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天文大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貴安超算中心以算力為生産力,為企業和科研院所提供圖像解算、科學與工程計算、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等超算服務,將虛擬的數字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以算引産,以算育産。貴安超算中心通過産教融合訂單班,對接國內頂尖動漫企業,貴安新區科創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與貴陽貴安10余家高校開展産教融合訂單班,培育建模師、動畫師400餘人,拉動在黔高質量就業崗位200余個,引進東部頭部企業3家,孵化超算生態企業3家。
“借助‘東數西算’的新賽道,貴州將通過全國一體化的數據中心布局建設,擴大算力設施規模,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實現全國算力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有利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吳紅&&,通過算力設施由東向西布局,將帶動相關産業有效轉移,促進東西部數據流通、價值傳遞,延展東部發展空間,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圍繞算力、賦能、産業三個關鍵,加快數字經濟發展。貴州作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之一,將培育數據、平台、算法、安全領域服務標杆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引領打造産業生態,加快打造數據中心、智能終端、數據應用三大千億級主導産業集群。
自主創新 助力企業核心技術突破
髖關節直驅外骨骼、膝關節直驅外骨骼、上肢搬移托舉外骨骼……貴州航天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實驗室,這裡是國內首家省級外骨骼工程研究中心,陳列着多套外骨骼設備。
“經過多輪迭代,我們研製外骨骼機器人設備,已從液壓負重助力外骨骼機器人,發展到如今的柔性輕裝搬運外骨骼機器人等多套産品,能夠適應不同環境、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人機相容性得到較好提升,可以用於輕裝巡邏、負重攜行、後勤保障等。”該公司外骨骼機器人項目工程師宋定安説。
最新的一款外骨骼機器人,採用微型嵌入式電機融合泵技術,與傳統動力系統相比,體積縮小40%、重量減小30%、系統效率提高6%,輕型高負載微阻尼壓力自補償液壓缸,重量僅為傳統液壓缸的50%。另一款,基於人體骨骼、肌肉運動原理的倣生結構設計技術的外骨骼機器人,穿戴者耗氧量可降低10%以上……
依託貴州航天控制公司優勢資源構建,項目團隊專注自主研發,具有設備齊全的實驗室,擁有先進的加工、檢測設備以及倣真分析平台,承擔科技專項10多項,在外骨骼系統集成化伺服驅動、步態感知與運動意圖預測、人機耦合柔順運動控制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這個團隊共有成員30人,其中博士4人,碩士15人,副高級職稱及以上6人,平均年齡32歲,以“師帶徒”“知識共享平台”等形式實現技術與經驗的傳承。該項目獲得貴州省科學進步三等獎。
向工業科技要産能。貴州不斷支持企業開發更多新産品新技術新工藝,以科技支撐“兩區六基地”加快建設,推動工業企業實施産業鏈科技攻關、成果轉化、技術改造,力爭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佔比達40%、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2500家,加快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隊伍,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開放創新 打造“科技入黔”産業平台
“我們現在主要針對碳中和領域裏的細分行業——碳捕集技術,通過研製的産品將煙氣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進行資源化利用或地質埋存,實現工業領域的二氧化碳減排。”貴州深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繼雲説,該公司核心技術來源於南方科技大學張作泰教授團隊的科研成果轉化,所研發的碳捕集材料性能和碳捕集工藝在捕集成本、捕集能耗、吸附容量和使用壽命等方面,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這是一支通過“科技入黔”引入貴州的省外團隊。通過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提供300萬元的項目經費,省外先進團隊提供技術,雙方共同佔股,以項目孵化的方式,成立貴州深碳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建立10多人的運作團隊,研發人員比例超過50%,並引進專業的市場推廣人員,打通産學研用的整個環節,進行市場化運作。
“貴州在碳中和方面提出了明確的實施路徑。我們非常看重貴州在碳捕集技術方面的市場需求,與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實現深度合作,把我們的技術在貴州推廣落地。”許繼雲&&。
貴州大力實施六大重大科技戰略行動,要實現能源産業綠色低碳轉型。2022年12月30日,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揭牌,作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通過引進人才、項目和資金等方式,篩選和集聚國內外適合貴州發展的科技成果。
該研究院是貴州首次與省外高校合作共建的無級別、無編制、自主運營、企業化管理的獨立法人事業單位,已在全國範圍內遴選29個項目作為入駐研究院備選項目,主要涵蓋清潔能源、燃料電池、新材料、碳治理等領域。
這是貴州通過創新平台建設,引入技術和團隊助力貴州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還有許多先進技術和團隊正在通過“科技入黔”來到貴州,為貴州科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記者 張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