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南寧4月29日電(記者 汪奇文 覃廣華)拉網、裝魚、稱重、包裝……天剛剛亮,龐竣勻就帶領夥伴們到農戶家收魚。看著又一批官垌魚順利發往外地,他長長舒了一口氣。
38歲的龐竣勻是廣西欽州市浦北縣官垌鎮有名的“魚王”,經他手外銷的官垌魚佔當地總産量的一半以上。
官垌鎮地處六萬大山腹地,山多田少水面窄,村民利用山澗溪流終年不斷、水源充足、草料豐富等優勢,在溝沿路邊、房前屋後、田頭地角開挖小魚窩,引來山泉水養魚。

龐竣勻在魚窩邊拍攝小視頻。新華社記者 覃廣華 攝
2010年,龐竣勻辭掉深圳的工作,回到官垌鎮月光村並當選村委會主任。他一有空就入戶走訪調研,尋找讓村民增收致富的方法,最後還是在魚身上看到了“錢景”。“官垌魚體型修長,魚鱗顏色油亮,肉質鮮香細嫩。這麼好的魚卻養在深山無人識,太可惜了!”龐竣勻説。
怎麼能讓官垌魚“游”出大山?龐竣勻先通過微信平台“試水”,每天堅持在朋友圈推介官垌魚,漸漸吸引了不少買家。卸任村委會主任後,2016年龐竣勻先後成立了合作社和公司,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進行官垌魚統一收購和銷售,帶動村民開啟官垌魚現代特色養殖之路。
為拓寬銷路,龐竣勻還“玩”起了抖音,分享收魚養魚的日常趣事和村民勤勞奮鬥的勵志故事,吸引了不少粉絲關注。2019年,龐竣勻註冊了“壽鄉官垌魚”商標,着力提升品牌口碑,助推産業健康發展。

龐竣勻在直播間準備直播。新華社記者 覃廣華 攝
隨着官垌魚的名氣越來越大,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越來越多。這時,一個難題擺在了龐竣勻面前:官垌魚的氧氣包裝袋僅能保證魚存活24小時左右,銷售區域受到很大限制。
於是,龐竣勻帶領團隊開始研究升級官垌魚的運輸包裝。經過半年的不斷嘗試,終於將官垌魚的運輸存活時間延長至68小時。如今,傳統銷售加上直播帶貨,一尾尾官垌魚“游”向了全國大部分地區。

龐竣勻在“魚窩”裏抓魚。受訪者供圖
在龐竣勻這樣的新農人帶動下,官垌魚的品牌知名度、活魚收購價等得到整體提升,有效調動了農戶養殖積極性,越來越多農戶通過官垌魚養殖實現增收致富,一幅魚肥民歡的畫卷徐徐展開。
“我們公司年産值超1.2億元,已經帶動100多戶貧困戶脫貧,大家生活越過越好。”看著官垌魚産業發展越來越好,龐竣勻打心眼裏高興,“下一步,我計劃大力發展以官垌魚深加工為主導的預製菜産業,讓官垌魚‘游’得更遠,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
報道員:陳立萍
海報:黎錦(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