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廣西中小學校探索開展各具特色的勞動課程
2022-05-25 09:42:22 來源: 廣西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全區各地中小學校開展各具特色的勞動課程探索—— 上好勞動這門成長必修課

  近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將勞動課作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久違了的“勞動課”重回人們的視野。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實際上,勞動課並未曾遠離過。一直以來,廣西各地中小學校積極開展各具特色的勞動課程探索,特別是近年來,不斷以勞動育人,引導學生們從課本走向生活,在勞動實踐中成長為懂勞動、會勞動、愛勞動的時代新人。

  在學習中收獲勞動技能

  從“60”後到“90”後,從撿麥穗到做手工,其實大多數人對勞動課並不陌生。而步入新時代、又適逢“雙減”背景的勞動課,會有什麼變化嗎?據了解,在新課標中,勞動課分為日常生活勞動、生産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大類,10個任務群。

  勞動教育從生活技能開始,從學會照顧自己開始,到服務他人、社會。在校園中,勞動教育無時不在,人人參與,從內務整理到環境美化,從班級值日到校園掃除等。很多學校也根據自身情況拓展更多的勞動內容:在百色市右江區實驗小學,孩子們負責整理圖書室、讀書角,通過整理,學習收納的小技巧。柳州市柳江中學把扮靚校園的工作交給學生——開展綠化種植勞動,從選種、購苗到挖坑、堆肥,再到種植、管理,全由學生們來完成。

  學生們不再“五谷不分”。在各地學校,各類生産勞動豐富多彩,孩子們紛紛走出教室、走進田野——5月7日,田東縣田東中學在平馬鎮百谷村開設勞動教育實踐課,全校22個班級1100名學生下田參加插秧勞動,完成水稻插秧32畝;5月14日,南寧市柳沙學校的孩子們,來到該市青秀區南陽鎮,在農技師的指導下,用2個多小時種下一畝多的空心菜。在鐘山、在平南,同學們紛紛來到田野,學習給瓜果搭架,給菜苗施肥……

  實際上,勞動並不止于此。我區各學校通過內容、形式上的擴展,不斷豐富勞動的內涵。“我是外賣小哥”“我是環衛工人”柳州市魚峰區窯埠街小學開展職業體驗,讓孩子們了解各種職業勞動的特點,感受三百六十行的快樂與艱辛;南寧市秀田小學開展“勞模大講堂”勞動教育主題活動,通過全國勞模故事的宣講,讓學生們全面學習工匠精神。玉林市玉東新區第七小學別出心裁打造“七彩小田園”,讓學生體驗農業生産勞動的同時,還開發種子畫、田園大賣場等校本課程,並組織進行以勞動基地建設和綜合實踐活動為內容的作文比賽,評比“種植小能手”,在學期末進行綜合評價。

  搭建校內外勞動課堂

  如何上好勞動課?作為一門課程,勞動課由學校發揮主導作用,家庭發揮基礎作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推進。實際上,廣西各地的學校也因地制宜地選擇項目,開展課程資源和場所建設,搭建多樣化教育平臺和實踐基地。

  利用校園空閒場地開辟勞動實踐基地。南寧市澳華小學從2015年起開設生態種植園,面向學生每周開展勞動課,讓學生對種植園進行護理。通過勞動,讓孩子們體驗種植勞作的辛苦和快樂,也學習科學知識。柳州市陽和小學根據學校地形優勢,將教學樓後近10畝空地改造成“育美勞動基地”,設有九個實踐園地,極大地豐富了學校勞動教育的空間。

  校園場地不夠,則到校外創建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給學生們更廣闊的空間。陽朔縣實驗小學通過社會化運作,開設勞動實踐基地30余畝,學校每個班級都分到土地,其中一部分指定種植各種中藥材,另一部分土地則由班級自主發揮,學校定期考察其生産情形和收益情況。

  勞動的課堂也在家裏。南寧市西鄉塘區藍天學校針對不同年級的孩子布置了勞動家庭作業,孩子們從收拾房子到煮一頓簡單的飯,嘗試很多以往沒有做過的家務。百色市田陽區第一小學定期評選“家務小達人”,激勵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還有的學校設立勞動周,結合特色節日,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實施。如母親節讓孩子為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既培養孩子的勞動技能,又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在勞動實踐中育人成長

  勞動教育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我區各中小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中,努力幫助孩子們樹立勞動觀念,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融水苗族自治縣苗家小鎮小學把學習民族文化和勞動教育結合起來。在該校的勞動實踐基地裏,種著梔子、紅花、蓼蘭等用作蠟染的植物,等到採摘後制作染料,並聘請民族蠟染“非遺”傳承人指導學生。防城港市實驗小學馬正開校區的同學們,在學校勞動基地裏種下向日葵。近日,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採摘向日葵上了一堂插花藝術課,並把插花送給老師和家長,進行感恩教育。南寧市位子淥小學,在勞動教育中結合科技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等,開展了舊物改造義賣、勞動嘉年華活動、勞動實踐運動會、勞動技能比賽等各種活動,研發實施勞動技術課程。

  “我們桂平西山茶,色青綠而味芬芳,不輸龍井,是健康的自然飲品……”在桂平市西山鎮中心小學,師生們到當地一座茶園開展勞動教育,大家全程學習了採茶、制茶過程,體驗了一番茶藝、茶道,同時積極傳承和發揚本地的傳統文化,為“西山茶”代言。

  “袁隆平院士把一生獻給了雜交水稻事業,90歲高齡仍積極參與雜交水稻的研究。我們右江河谷具有發展超級稻的優越氣候條件和地理優勢,潛力很大,超級稻有很大的推廣空間。”百色市田陽區第十二小學來到袁隆平院士曾經搞科研的雜交水稻試驗田,開展春耕勞動實踐活動。通過講解,學生們既明白了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也對歷經千年的農耕文化和水稻種植歷史增加了了解。

  在防城港市防城區茅嶺中心校,同學們在試驗田裏種下適用于當地鹽鹼水田的海水稻種“廣紅3號”,並聆聽農技人員講解分析世界種子競爭形勢。孩子們了解到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一些西方國家掠奪世界種子資源,搶佔種業高地,阻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讓學生深受觸動,一粒小小的種子背後,還有這麼殘酷的較量,種子安全、糧食安全非常重要。(記者 奚振海)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君
新聞評論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8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