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憑祥:“三融”驅動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近年來,憑祥市充分發揮“邊”的優勢,突出黨建引領、市場化推動、項目化管理、企業化運營,做到“組織、資源、機制”三融合,不斷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路徑,跑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加速度”。2022年各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總收入1526.74萬元,同比增長36.1%,村均收入排在崇左市首位。
組織共融,不斷提升發展引力。憑祥市充分發揮“國門黨建聯盟”作用,聚焦口岸發展,組織綜合保稅區管委會、邊檢、海關、商務口岸、國貿公司、旅開公司等黨組織按季度召開輪值聯席會議,不定期組織開展現場調研,深入研究邊貿政策,分析資源優勢,把握産業發展方向,不斷優化“黨支部+合作社+邊民”模式,規範落實“532”合作社分配製度,積極拓展業務範圍、延伸運營鏈條,變“輸血”為“造血”,進一步提升邊貿合作社運營能力。憑祥市邊貿合作社由15家發展到34家,裝卸隊、運輸隊分別發展到30個和18個,邊貿合作社收入6392.07萬元,帶動集體經濟增收1124.21萬元。
資源共融,增強發展活力。憑祥市積極應對疫情防控措施變化,於危機中育先機,以市場為導向,盤活多種資源,開展多種産業經營。主動對接入境人員閉環管理需求,整合友誼鎮各村資金入股,建設卡鳳紅色驛站,僅經營3個月就創收100萬元。積極應對小區物業市場空缺、緩解閉環管理勞務緊缺,統籌各村(社區)資金入股,先後成立憑祥鎮五興居民服務有限公司、憑祥尚實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憑祥市興夏農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廣西富疆勞務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創新“黨組織+服務公司”“黨員+服務人員”的運營模式,年內增收106萬元,實現經濟增收與基層治理“雙贏”。瞄準商超市場需求,整合各村集體經濟超市資源,承攬全市幫扶慰問品、積分制獎品等採購、配送業務,年營業額超過100萬元。開發線上線下農業市場,整合鄉村振興銜接資金190萬元,改造一批低産集體魚塘,年增收超50萬元;利用“農産品+電商”,成功培育夏桐“野之源”八角、“夏石香米”等本土品牌。
機制共融,積蓄後發潛力。憑祥市嚴格規範管理制度,聘請職業經理人對集體經濟公司進行規範化管理,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開展村黨總支部書記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組建17家邊貿合作社監督工作站,對理事會履職、利潤分紅、社員管理及權利保障情況等進行全面把控,確保34家邊貿合作社良性運轉。創新資金支持機制,整合各村躺賬的“小資金”,提取公積金集中開發新項目、大項目,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夏石鎮9個村聯合運營興夏超市,半年創收超65萬元。健全獎勵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收益分配政策作用,對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村“兩委”幹部進行獎勵,激勵村幹部凝心聚力謀發展。落實聯農帶農機制,推行“黨員+群眾+積分”“黨員+服務組+群眾”模式,激發群眾參與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增收致富,全年邊貿合作社給群眾分紅3196萬元。同時通過“圓夢助學”“結對助困”“紅心助殘”等“公益反哺”活動,提升群眾獲得感。(黃聰 張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