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産業強 邊民富 邊境興 ——憑祥市推動鄉村振興發展見聞
4月2日,記者來到位於中越邊境法卡山下的憑祥市上石鎮板旺村上黎屯,一幢幢米黃色的房子拔地而起,鮮艷的國旗在每家每戶屋頂上空隨風飄揚,同心文化廣場、同心廊橋上,村民們正話着家長裏短。
“上黎屯有豐富的紅色資源,我們立足這一優勢,建設發展紅色旅游産業項目,同時結合本地優勢,發展八角、堅果、茶油果以及筍乾等農特産品,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33萬元。”上石鎮板旺村駐村第一書記李虹呈説,該屯因地制宜推行“黨建+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模式,繪就了一幅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上黎版“山居圖”。
近年來,憑祥把鄉村全面振興高質量發展作為加快推進共同富裕的“必答題”,以産業發展為軸心,以和美家園為基點,以鄉村治理為保障,不斷推進固邊興邊富民行動,持續提升邊民幸福感。
特色産業添活力
3月30日,記者來到上石鎮練江村的憑祥市上石鎮現代農業生態綜合養殖基地,只見工人們正在給泥鰍魚苗投放餌料。該基地佔地198畝,投資約150萬元,目前已投放15萬公斤台灣泥鰍魚苗,總價值約500萬元,預計産量100萬公斤以上。
此外,練江村還先後引進黑皮冬瓜和“藥食同源”野菜種植,以及牛蛙育苗養殖等多個特色産業項目。邊民既可以通過土地流轉收租金,也可以到基地打工掙“薪金”,形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産業振興的新格局,闖出了助力鄉村振興新路徑。該村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廣西興邊富民示範村、自治區“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在上石鎮億融鰻魚養殖培訓基地,只見養殖池裏數萬尾鰻魚悠然地游動着。該基地負責人鄭少明介紹,基地佔地面積200多畝,總投資約1.5億元,現已建成白苗池12口、成鰻池96口,累計投苗500萬尾。當前公司探索建立“黨支部+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統一與農戶簽訂代管協議,將邊民閒散土地資源集中經營,統一管理,帶動農戶增收、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穩步增長,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上石鎮積極謀劃産業發展,拓寬致富路子,推進土地集約化進程,科學規劃,盤活資源,不斷發展壯大現代特色農業産業,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不斷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
該市推動現代特色種養殖産業加快發展,2022年糧食産量達1.7萬噸,生豬出欄量29750頭,堅果新種植面積達5250畝,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面積佔全市耕地面積近23%。憑祥華夏龜谷被列為自治區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並獲得2022年休閒農業與鄉村旅游示範點稱號,憑祥鬥雞廣西地方標準獲得廣西農牧漁業豐收獎養殖業提質增收貢獻獎。
百家齊放結“富果”
走進練江村,寬闊平坦的柏油路穿村而過,村間巷道整潔乾淨,粉墻小樓錯落有致,村民們怡然自得,鄉風文明和美畫卷徐徐展開。2020年4月,練江村練屯獲批創建第四批全國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是全區唯一獲批創建的標準化試點。
鄉村建設,項目建設是關鍵。憑祥堅持“項目為王”理念,蹄疾步穩推進銜接資金項目建設進度,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高品質鄉村振興村屯。2022年,統籌財政銜接資金8027.5萬元,推進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建設項目132個。分別整合中央和自治區財政扶持項目資金100萬元建設友誼農貿市場、100萬元建設興夏超市,以實打實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助推集體經濟發展,真正解決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難題。
項目建設,推動着憑祥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該市改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單一的問題,全面打造“上下聯動、高效協同”的集體經濟運行體系,實現“強村帶弱村”,形成從個別村“一枝獨秀”到各村“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2022年,全市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總收入達到1526.74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超過30萬元,其中5個村收入超過100萬元,收入100萬元以上村佔全崇左市71%,村均收入排崇左市首位。
鄉村治理出實效
在上石鎮板旺村上黎屯“積分超市”的貨架上,擺放着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一些村民拿着賺到的“積分”正在這裡兌換物品。
“我們以愛心小超市積分卡為載體,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村容村貌整治,對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助人為樂等行為給予積分獎勵,以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農潤超説。
憑祥市積極探索創新鄉村治理模式,針對鄉村治理中的難點、堵點、痛點,採取“積分+清單”的治理機制,以“一個積分”和“四張清單”(即自治清單、協助清單、指引清單、減負清單)來控增量、減存量、補短板,進一步提高鄉村治理效能。同時,以提升推廣“一個積分”為突破,着力破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難點”,推動鄉村治理由“要我治”向“我要治”轉變。(記者 陳明桂 通訊員 黃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