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政務信息推廣
特色産業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2022-11-09 15:55:12 來源: 來賓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特色産業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金秀瑤族自治縣成立七十年來特色經濟發展掃描

金秀瑤醫藥科技企業孵化基地航拍圖。(吳雪君 攝)

桔香園柑橘産業核心示範區,連片的果樹與藍天白雲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

六段村“拉珈秘境”茶山瑤新寨,村民與游客載歌載舞。(蒙進煌 攝)

2022金秀聖堂山杜鵑花文化旅游節大瑤山首屆“5.17”機車騎行活動發車儀式現場。(蔡思亮 攝)

長垌鄉滴水村聖堂閒居民宿內,游客與瑤族同胞在舀糯米糍粑。

金秀鎮黃花倒水蓮基地內,村民在育中藥苗。

大樟鄉三古茶園裏,瑤族同胞搶抓時機,採摘最優質的明前茶。

  從大樟鄉長勢良好的林下中藥材到六段村蒼翠蔥蘢的茶園,從桐木鎮熱鬧繁忙的工廠車間到滴水村發展得紅紅火火的鄉村旅游……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生態特色優勢産業圖景愈發亮眼。

  近年來,金秀生態特色優勢産業蓬勃發展,生態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去年,金秀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5.85億元,森林覆蓋率由建縣後有數據統計以來的52.62%增長到87.91%,位居廣西第一;全縣有機茶、木材加工、民族特色醫藥等工業企業蓬勃發展,固定資産投資增長42.3%;以旅游為重點的第三産業迅猛發展,全縣接待國內外游客616.11萬人次,旅游總消費58.06億元。“十三五”時期,全縣三次産業結構由30.1:25.2:44.7調整為23.9:25.7:50.4,經濟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産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現代産業體系加速構建。

  70年來,金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産業建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奮力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特色農業欣欣向榮

  盛夏時節,走進大樟鄉互助村瑤伍衝林下規範化瑤藥種植示範基地,6000畝中藥材長勢良好,微風吹過,飄來陣陣清香。

  “在基地幫忙護理藥材,一天工資150元而且離家近,我還可以照顧家庭。”互助村村民趙桂品一邊揮刀除草一邊説。

  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樟鄉明確發展思路,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村民在林下種植中藥材,同時流轉土地,招收村民在種植基地務工,為村民帶來土地租金和工資收入。得益於新模式,小小中藥材成為大樟鄉村民的致富“良藥”。

  近年來,金秀按照“山上種藥,山下制藥,山中康養”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將中藥材納入縣級五産業,以産業獎補辦法鼓勵農戶有序發展中草藥品種。截至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18.55萬畝,預計産值32474萬元。為解決銷售難題,該縣引進大參林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與其簽訂産銷協議,以市場價收購群眾種植的中藥材。

  在一系列惠農強農富農政策的指導和支持下,金秀涌現出各式各樣的特色農業,中藥材、食用菌、棚膜果蔬、茶葉、林木……它們散發的獨特香氣,溢滿瑤山大地。

  從過去“守着綠水青山苦熬”到如今“綠水青山化為金山銀山”,70年來,金秀不斷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充分發揮“天資”優勢,寫好“特色”文章。特色農業成為農民增收的“聚寶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現代農業的“活力因子”,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勢頭強勁。目前,全縣已建成大西江柑桔産業示範區、瑤韻茶業核心示範區等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100個,金秀縣貴福農副産品專業合作社、廣西金秀天源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社375家,家庭農場102家,現代農業初具規模。

  工業發展提檔增效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工業歷來是一個地方發展的支柱産業,園區是工業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寬闊整潔的路面、鱗次櫛比的標準廠房、鬱鬱蔥蔥的綠化設施……走進“來賓市綠色園區”——金秀瑤族自治縣工業園區,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

  廣西金秀鑫閩源木業有限公司廠房內,機器轟鳴,工人在生産線上揮汗如雨,一片繁忙景象。抓生産經營促經濟發展,是該公司當下主要的目標任務,去年該公司産值達18251.9萬元。

  瑤醫藥科技企業孵化基地裏,進駐的15家企業抱團發展,以生産瑤族藥浴粉、瑤藥膳、瑤藥膏、瑤藥茶、瑤藥養生保健酒等産品為主,打造和培育瑤醫藥特色産品品牌,瑤醫藥産業集群正在逐步形成。瑤醫藥集群産業項目已被列入自治區首批“雙百雙新”項目。2018年,金秀桐木瑤醫瑤藥創新小鎮被列入廣西第一批創新小鎮培育名單。

  圍繞推動工業提速、園區增效、招商引資、金融服務等,金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質量,讓每一位投資商專心創業。

  “我們到這裡投資項目,是非常看好金秀的發展機遇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粵電金秀綜合能源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師梁強説。

  栽梧築巢引“鳳來”,“十三五”期間,金秀累計招商引進項目46個(其中億元以上29個),總投資達176.2億元,比“十二五”期間增長25%。

  70年前,金秀工業從“0”起步,在百廢待興的新征程中走來。如今,金秀按照“工業富縣”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實施一系列促進工業轉型升級舉措,産業結構和質量不斷提升,特色工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農文旅融合煥新機

  滴水村鄉村民宿裏,游客正在自助泡茶,四週青山如黛,溪水潺潺,鳥鳴啁啾。遠處田園綜合體內,三兩村民在田間勞作,一派産業興旺、生機勃勃的鄉村美景。

  這個位於聖堂山腳下的小山村,地處“金秀&&瑤寨風情畫廊”精品旅游線路上,是一個以茶山瑤、山子瑤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地,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吸引着無數游客前來游玩。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促進農文旅特色産業融合,滴水村不斷擦亮鄉村旅游“新名片”,先後獲評來賓市“美麗來賓·幸福鄉村”綜合示範村、“廣西休閒農業與鄉村旅游示範點”“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民族特色村寨”等。

  金秀始終堅持“旅游強縣”戰略,緊緊抓住國家大力推動全域旅游發展機遇,以觀光旅游“全景化、全覆蓋、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産品豐富、産業發達”為要求,全面優化旅游環境,走出全域旅游發展的新路子,建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6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1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4個、星級鄉村旅游區5個、星級農家樂26家、旅游民宿81家。深入實施“旅游+”戰略,加快文旅産業融合,不斷推進文化旅游産業轉型升級,創建博物館7個、非遺傳習基地6個,成功舉辦瑤族盤王節、杜鵑花文化旅游節、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等重大活動,“世界瑤都”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山水風光宜居宜業,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如今的金秀,養心、養肺、養眼、養人,吸引八方游客紛至沓來,是名副其實的度假康養和休閒旅游好去處。“十三五”期間,全縣累計接待游客251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17.95億元。旅游産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帶動服務業迅速發展,商貿、住宿、餐飲及保健、物流、金融、信息等現代服務行業加快發展。“十三五”期間,全縣第三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3%。

  回首來時路,照耀遠行心。70年來,在廣袤的金秀大地上,經過各族兒女努力奮鬥,産業發展從一窮二白到欣欣向榮,經歷了從艱難孕育到百舸爭流的蛻變過程,走出一條符合金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蝶變之路。展望未來,金秀正努力把握歷史機遇,奮力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吳雪君 廖雨晨 曾莉莎)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金秀縣委宣傳部提供)

  

+1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敏
新聞評論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1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