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撂荒地到農業科技産業園——西固區四季青社區休閒打卡地探訪記

工作人員在園區內忙碌 董永前 攝
秋高氣爽,綠樹蔥蘢。從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城區出發,用10分鐘車程,便進入西固區四季青街道四季青社區建設的宏業農業科技産業園。沿着五彩大道由南向北行進,道路兩側的高架智能溫室整齊排列,裏面的花卉爭奇鬥艷,育好的草莓苗長勢喜人,平整過的土地泛着芬香……
為了適應現代人群的消費方式,園區以附近居民院落為依託,建造綠色環保飲食區,一院一景,一院一特色,力主打造集科研、種植、休閒、採摘、觀光、民俗、餐飲為一體的科技産業園綜合園區,成為西固區休閒娛樂打卡地。
四季青社區靠近蘭化橡膠廠和西固熱電有限公司兩個大型廠區,因人多地少,自上世紀80年代包産到戶以後,土地基本上處於半撂荒狀態,居民多以自謀職業為主。
“以前這裡是村民的承包地,由於地塊太小不便耕種,成了閒散撂荒地。各種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隨處堆放,臟亂差嚴重。土地閒置太可惜,又影響環境,於是大家商議在這裡建設都市型休閒農業産業園,目前已建成24座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和綠色餐飲休閒區。”西固區四季青社區黨委書記周棣清説。
“四季青”寓意四季常青。近年來,這裡的人們乘着黨的政策“東風”,有了新的思路,着手發展現代農業,推動“三變”改革,充分依靠自身資源優勢,多方籌資實施四季青宏業農業科技産業園項目,總投資近五千萬元,項目佔地200余畝,共建設智能日光溫室120余座及輔助配套設施,包括育苗室、檢驗室、綠色無公害有機肥料場、泵房、配電室、供熱站等。所有區域內主要種植一些高附加值的蔬菜及水果,重點打造高品質、綠色、反季節蔬菜,利用現代科技,打造成馳名品牌。
項目建設,土地從哪來?四季青社區採取的辦法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産業園項目設想提出後,社區按照“四議兩公開”決定把土地都統一流轉到村集體,做集體綜合利用開發,最終作為老百姓的全民紅利。
“今年,我們&&協調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林果花卉研究所相關專家,到宏業農業科技産業園進行實地考察後,研究所與蘭州四季青宏業綠色蔬菜種植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技術服務協議書。借助研究所的科技服務和技術培訓的優勢,圍繞農業技術推廣、種子種苗繁育、規劃服務、人才培訓等多個方面開展合作,推動園區産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促進持續、健康、高效發展,形成輻射帶動效應。”西固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説,西固區科技局還包裝了《日光溫室草莓新優品種引進篩選及配套技術試驗與示範》和《設施農業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兩個項目,特別是通過《日光溫室草莓新優品種引進篩選及配套技術試驗與示範》項目的實施,新品種脫毒苗的引進,在現有的基礎上,可提高示範區草莓生産産量10%以上,優質果率15%以上,畝産值增加1500元以上,可有效解決日光溫室草莓生産的瓶頸問題,進一步提高草莓種植戶生産的積極性,在提升草莓種植技術的基礎上,示範帶動周邊農戶穩定發展草莓産業,為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
四季青宏業農業科技産業園利用高科技手段,重點打造綠色無公害種植、反季節種植,使“四季常青”品牌化,主要打造集科研、種植、休閒、採摘、農業科普、觀光為一體的綠色科技農業園區。通過園林化、人性化、低碳化的整體設計和獨具匠心的名、特、優、新果蔬花卉的陳列擺放,融科學性、藝術性、知識性、觀賞性於一園。既可以欣賞到現代農業的新技術、新品種、新的生産方式、經營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可以欣賞到“城中村”田園風光,打造成都市人周末休閒的好去處。
“按照2022年推進農業産業發展獎補方案,區上已給四季青宏業農業科技産業園獎補資金148.95萬元,推動園區發展壯大,走特色化路子。”西固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説。
近年來,西固區不斷優化調整産業結構,結合區位優勢、地域特點和優勢産業、特色産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以商業化的理唸經營農業,以發展旅游的理念建設農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積極打造現代都市農業蔬果採摘、都市農業觀光休閒、都市農業藝術娛樂、都市農業綠色飲食等新高地。特別把高效設施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突破口,按照“政府引導、市場拉動、統籌規劃、群眾自願、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堅持“可控、生態、高效、規模、循環”的發展思路,推進設施農業生産健康持續平穩發展。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董永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