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從“建設美麗”到“經營美麗”
2022-09-03 08:38:17 來源: 甘肅日報
圖集

    原標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我們這十年】康縣:從“建設美麗”到“經營美麗”

    走進盛夏時節的康縣,滿眼都是蔥鬱怡人的“生態綠”,仿佛一幅充滿詩意的“山水畫” 。

    近年來,康縣依託良好的生態優勢,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全域旅游打造鄉村振興“綠色引擎”,呈現全域融合、四季宜游、處處是“詩與遠方”的美好局面。

    把風景變成産業,將美麗轉化為生産力,推動生態、産業、康養、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如今,康縣步入了由“建設美麗”向“經營美麗”轉變的新階段。

    來到長壩鎮山根村,山林環繞,流水潺潺,無邊的綠意和淳樸的村莊,仿佛讓人置身於陶淵明的詩意桃花源中。村口“九層之&起於壘土,美麗鄉村源於奮鬥”的&階標牌分外吸睛。

    沿着九層青石板路拾級而上 ,土黃色的院墻裝點着特色農具和精緻彩繪,鄉愁記憶瞬間涌上心頭。在古色古香的“後院書屋”裏,滿目清雅幽靜,書香氣息撲面而來。一家由牛圈改造而成的“牛欄咖啡”,更是文藝范十足,成為人們經常前來“打卡”的文化棲息地。

    “這家咖啡館屬於村集體經濟。門口的擺件和屋內的裝飾,都是當地幹部群眾就地取材,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創意設計的。大家本着‘花小錢辦大事’的原則,在減少項目建設成本的同時,有機融入了當地特色元素,達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面對大家的嘖嘖稱讚,山根村村支書胡彥康打開了話匣子。

    據介紹,山根村所在地曾一度是讓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溝”。近年來,按照古村康養4A級景區建設標準,該村整合完成了村內道路硬化、房屋改造提升、污水管道完善、景觀河堤建設等項目,修復還原了打鐵房、石磨房、陶藝館、民俗文化體驗&、農耕文化走廊等景點,進一步夯實了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條件。

    村莊美了,游客來了,錢袋鼓了,如何建立利益共享機制?這是擺在當地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題。

    今年以來,山根村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公司運營+旅游合作社帶農戶”的發展模式,以政府投入扶持金,公司保底運營,群眾房屋入股或流轉的形式,計劃高標準完成12戶“民居改民宿”的改造提升項目,推出“桃園民宿”品牌,咖啡屋、茶室、農貿小市場等休閒娛樂設施也正在逐步完善提升,群眾參與經營的途徑和渠道不斷拓展。

    讓村民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受益的,還有白楊鎮的桂花莊村。驅車來到這座充滿亞熱帶風情的美麗鄉村,但見群山掩映下千年金桂煥發着勃勃生機,這個昔日裏封閉落後的小山村現已成為康陽路黃金旅游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過去村內道路泥濘,群眾住房‘高大黑空’、陰暗潮濕,人窮環境差,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單一。”白楊鎮人大主席趙文峰介紹,近年來,該村着力改善人居環境、全力建設美麗鄉村,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走出了一條“鄉村旅游+互聯網+農戶”的生態旅游發展之路。

    現在,桂花莊村還從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提升景區服務能力等方面出招發力,着力推動“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同步發展,以此吸引游客前來觀光賞景、休閒養生,輻射帶動本村及周邊村社農戶50戶268人通過旅游實現增收。

    走進陽壩鎮天鵝湖新村,特色民居錯落有致,湖光山色交相輝映,黑天鵝在水中悠閒嬉戲,不少茶農正在茶園裏採茶剪枝。

    “這些湖邊的民宿客棧,平日裏常有游客來長住康養,在節假日期間更是一房難求。”陽壩鎮鎮長王俊明介紹,近年來,天鵝湖新村堅持發展鄉村旅游,結合區位優勢,建成了集旅游觀光、休閒度假、茶園體驗、生態養生於一體的康養美麗鄉村。觀田園風光、吃農家小菜、住特色民宿成為游客康養休閒體驗的首選。

    天鵝湖新村還積極開展“産業富民留人”示範村建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旅游服務業。“為切實提高天麻、茶葉的經濟效益,農家樂業主、鎮村幹部等群體結合當地特色推出了‘天麻宴’‘茶葉膳’等系列菜品,有效提升了産品附加值,助推特色産業和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王俊明説。

    通過“旅游+”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模式,越來越多的美麗鄉村開始踏上了旅游業發展的新征程,開闢了産業深度融合新紀元。

    康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濤&&,康縣將以長壩的“山”和陽壩的“水”為主線打造核心景區,進一步豐富旅游業態、延伸産業鏈條、完善配套服務,讓游客留得住、住得下、帶得走,使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更具價值,努力將康縣建成中國西部鄉村建設樣板縣和中國康養示範縣。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周玉蘭 陳多 李永萍

責任編輯: 劉欣瑜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7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