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扎根沙海護綠洲 汗水青春鑄芳華——記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姜莉玲
“這份榮譽,不只屬於我,更屬於每一位堅守風沙一線、無私奉獻的民勤人。”9月1日,剛剛獲得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榮譽稱號的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退耕還林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姜莉玲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24年來,姜莉玲扎根沙海,全心護綠洲,用實際行動爭做生態文明的守護者、踐行者,用青春和汗水見證了荒涼大漠向綠水青山的轉變。
出生於民勤縣東壩鎮連豐村的姜莉玲,曾經歷過1993年“5·5”風暴,“大風一起不見天,一茬莊稼種三遍”,這成為她心中難以釋懷的痛。懷着改變家鄉面貌的夢想,她報考了甘肅省林業學校,畢業後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加入戰風沙、鬥荒漠的“林業大軍”。
參加工作後,育苗是姜莉玲遇到的第一個考驗,一切從零開始,翻地、扦插、施肥、澆水……由於長期接觸農藥,姜莉玲全身過敏浮腫佈滿紅斑,奇癢無比,打針吃藥不見效,不得不住院治療,最終落下了習慣性過敏的病根。
2003年,姜莉玲光榮入黨。她深感責任更重,事事都要走在前、作表率。龍王廟、老虎口、青土湖……每年壓沙造林時節,哪最艱苦,哪就有她的身影。每年至少有兩次,她要和同事們吃住在沙漠,一住就是一個多月,每天徒步20多公里現場巡迴指導,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吃口熱乎飯,遇上風沙天,只能喝涼水啃饃饃。
正是因為有姜莉玲這樣的“林業人”,以“寸草遮丈風”的韌勁換來民勤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2021年底,民勤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230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由20世紀50年代的3%提高到18.28%,先後獲得“全國綠化模範縣”“生態範例獎”等榮譽。姜莉玲自己也先後獲得“甘肅綠化獎章”“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個人”“甘肅省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稱號。
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正式批復實施,退耕還林成為林草工作的“重頭戲”。姜莉玲勇挑重擔,積極參與編制全縣退耕還林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和作業設計,為全縣退耕還林工作有序推進提供了技術支撐。
退耕還林工程涉及千家萬戶群眾的根本利益,姜莉玲總是笑臉相對,耐心為群眾解答。有一次入戶,一位老大爺不讓姜莉玲進門,接連吃了好幾次“閉門羹”。但她卻跟着大爺到地頭,默默地幫老人搭建日光溫室。突然,棚頂的一塊磚頭掉落,不偏不倚地砸到她頭上……但第二天一大早,頭上裹着紗布的姜莉玲又出現在搭建現場,“我的傷是小事,退耕還林不能錯過節氣。”姜莉玲用行動感動了老大爺,老大爺不但成了退耕還林政策的擁護者,還成了義務宣傳員。
地處沙漠最前沿的西渠鎮致祥、制産等村,部分退出的耕地未被列入退耕還林範圍,要治理缺乏資金,不治理後患嚴重。姜莉玲看在眼裏急在心中,她積極爭取政策支持,讓2800多畝沙化耕地得到治理,群眾獲得政策補助資金344.4萬元。
面對工程驗收,姜莉玲堅持對697個小班4.96萬畝未達標退耕還林責令返工整改,嚴把工程質量關,省級驗收合格率達100%。
身材瘦小的姜莉玲猶如沙漠裏一棵“梭梭苗”,同全縣林草系統黨員幹部一道,矢志不渝奮戰在抗風鬥沙一線,為築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默默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