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八大轉變”開新局 奮力創造蘭州新區新輝煌
蘭州新區新貌。
快速崛起的綠色化工園區。
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
蘭州新區産業孵化大廈。
蘭州新區人才招聘會。
蘭州新區百花公園已成網紅打卡地。
蘭州新區管委會。
蘭州新區城市一角。
萬畝向日葵産業基地。
德福新材料高性能銅箔生産車間。
蘭州新區臨港花海美景如畫。
湖光中的新城。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蘭州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十周年。
十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蘭州新區在篳路藍縷中砥礪奮進,實現了城市從拓荒築基到崛起騰飛、産業從藍圖規劃到集鏈成群、創新從探索培育到支撐驅動、改革從學習跟跑到系統集成、開放從內陸腹地到前沿高地、生態從黃土荒丘到花海綠洲、民生從兜底保障到優質共享、黨建從夯基固本到科學引領的歷史性轉變,創造了一個從零開始、破繭蝶變、令人矚目的發展奇蹟。
城市:從拓荒築基到崛起騰飛
從農業村鎮到産城融合新城,從土坯院落到高樓林立,從羊腸小道到柏油馬路……十年巨變,彈指一揮間。
經過十年的開發建設,蘭州新區核心區300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全面配套,主城區5G網絡全面覆蓋,“三環八射”公路路網、“一環兩橫兩縱”鐵路網、國際航空客貨運雙樞紐立體化交通體系加速構建;全面拓增城鎮、農業、生態三大空間,形成“三城五區多園”空間布局,為蘭州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提供充足發展空間。今天的蘭州新區,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生産、生活、生態科學布局、相融共生,園區、城鎮、鄉村各盡其美、美美與共。
天上飛、地上跑、軌上行……十年交通建設,縱橫經緯的公路,暢通繁忙的鐵路,生機勃勃的航空四通八達,蘭州新區全面構建起公路、鐵路、高鐵、航空“四個樞紐”內聯外暢交通網絡,有效拓展新區發展空間,精準匹配城市建設發展要素。
産業:從藍圖規劃到集鏈成群
從“一張白紙”上勾畫藍圖,蘭州新區在秦王川大地上畫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和現代化建設的縮影。而今,一座特色鮮明、功能齊全、産業集聚、服務配套、生態宜居、治理高效的現代化産業新城拔地而起。
十年來,蘭州新區緊扣國家戰略定位,立足特色優勢,充分發揮先行先試政策優勢,堅定不移以系統改革破堅冰,以産業集聚壯實體,大力培育以先進裝備製造、綠色化工、新材料為主導,數據信息、商貿物流、生物醫藥多元支撐,現代農業、文化旅游、新能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形成“大中小共存、高優特互補”産業發展格局,推動産業鏈由短變長,産業由散向群聚集。
放眼新區大地,處處迸發着工業經濟發展的活力,到處涌動着産業發展的熱潮。加快打造承接高端産業發展的新平台、新載體,建設了世界最大的高性能銅箔産業園,國內一流的精細化工、負極材料、現代農業、大數據等産業園。産業—生態—鏈條,這樣一個遵循規律尊重科學的“閉合環”,沿着新區改革創新發展的軌跡,已經繪出最新最美的産業畫卷。
未來,蘭州新區將聚焦構建“四梁八柱”工業産業體系,優化整合區域産業園區,引進實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強、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在臨空、儲能、數字、平台等方面加速突破,帶動區域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打造全省現代産業集聚區和強工業行動樣板區。
創新:從探索培育到支撐驅動
奮楫者先,創新者勝。
蘭州新區堅持以産業帶創新、以創新促發展、以發展提能級、以強科技支撐強工業。科學布局創新平台,做好科技人才服務,深化産學研合作,組織一批具有引領性的重大科技項目,引導支持科技型企業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産業發展瓶頸開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不斷提升科技創造能力、創新支撐能力、人才創新能力、成果轉化效力和創新創業活力,探索出了以企業創新為主體、平台建設為載體、産學研合作為支撐、機制建設為保障的科技創新工作體系。
引進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蘭州新區建設以離子加速器及質量檢驗檢測工程實驗室、甘肅省同位素實驗室為支撐的大科學裝置;與中科曙光合作投資0.8億元建成硅立方超算中心,雙精度計算能力達300萬億次1秒,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蘭州新區用足用好先行先試政策,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厚植科技企業成長發展土壤,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加速邁上新&階,已經成為強科技的策源地和領跑者、強工業的排頭兵、強省會的主力軍、強縣域的先行區。
改革:從學習跟跑到系統集成
蘭州新區以“管理效率最高、運營成本最低、服務水平最優”為目標,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深入實施管理體制、幹部人事、行政審批、招商扶商、投融資、科技創新、國資國企、農業農村、國土空間規劃“九大改革”,構建了全方位改革體系,有效激活了發展動能。
2017年6月,蘭州新區全面啟動全員聘用制、全員績效考核、全員績效薪酬,徹底打破體制機制壁壘,掃除幹部身份障礙,面向全國各條戰線精準選招幹部,不拘一格選賢任能,推動幹部隊伍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更加突出幹部工作實績、更加突出效率優先,推動幹部收入由“鐵工資”向“活薪酬”轉變,建立適應新區戰略定位和高質量發展需要的幹部人事制度和人才引進機制。同級同崗績效工資最大差距達35%以上,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幹事創業環境。
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都是營商環境”的意識,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和普惠金融示範區落地新區。行政審批、商事制度、要素市場化配置等一批改革經驗在全國全省複製推廣,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國家標準的四分之一,打造了“事項最少、流程最簡、時限最短、服務最優”的營商環境新樣板,成為“中國(區域)最具投資營商價值新區”“2020十大最具投資吸引力新區”。
開放:從內陸腹地到前沿高地
甘肅最大的機遇在於“一帶一路”。近年來,蘭州新區持續深耕國際糧油貿易渠道,着力推進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國際經濟貿易合作,進一步融入國際通道經濟建設,加快産業融合,不斷推動口岸經濟持續向好發展。蘭州新區立足區位和交通優勢,在建平台、促開放上做足文章,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建設,鐵路口岸與綜合保稅區相互支撐、協調發展,“區港聯動”成效顯著,平台優勢加速顯現。
兩條絲路比翼齊飛,對外開放平台日益完備。自封關運營以來,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已由單一的電子産品加工産業發展成為糧油加工、木材加工、電子産品加工、保稅倉儲分撥機械設備出口、農副産品出口和跨境電商、進口整車保稅存儲、委託加工等多元化産業發展格局。2021年,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實現貿易額77.2億元,同比增長141%,加工貿易同比增長70%,實現跨境電商“1210”業務近28萬單,同比增長3倍,綜保區在全國績效評估中排名提升8位。中歐、中亞等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營,重點開展集裝箱物流、大宗整車、有色金屬、化工材料和跨境電商等特色業務。獲批國家第二批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西北首個上期所鋁期貨交割庫。“空中絲綢之路”無限暢達世界各地,已開通240余條國內國際地區城市的運輸航線和16條國際貨運航線,持續拓展腹艙載貨業務,成功獲批“蘭州—拉合爾”“蘭州—加德滿都”第五航權,持續深化與南亞、東盟各國經貿往來,基本形成了“東盟—蘭州—南亞”的航空貨運網絡體系。
如今,“新區造”鑽機、化工産品、中成藥、電子産品、“甘味”、“隴味”等200余種優質産品暢銷美國、歐洲、中西亞等60個國家和地區。
生態:從黃土荒丘到花海綠洲
十年來,蘭州新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按照“北禦風沙、中興産城、南育生態”的總體思路,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系統性解決乾旱、風沙、鹽鹼、水土流失等問題,有效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和區域氣候,全力打造黃河中上游生態修復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示範區。
歷史上的秦王川,千百年來都是一片乾旱貧瘠、草木零落的地方。為了讓貧瘠的黃土地披上綠裝,讓脆弱的生態環境得以修復,蘭州新區結合撂荒地整治和未利用地生態治理,根據土壤特點,採取土壤擾動、土壤改良等措施,將零碎的低質土地、水土保持能力差的低效林地改造為集中連片、苗木成活率高、自然存水好的高標準農田和生態經濟林,累計完成造林綠化20萬畝。着力構築“農業生態化、生態園林化、園林産業化”的生態發展模式,改變了過去“下雨就起洪、颳風就起塵”的黃土丘陵溝壑區貧瘠地貌,為黃河中上游黃土高原地區生態治理、綠色發展積極探索新路徑。
蘭州新區始終遵循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要求,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目標,先後建成百花公園、文曲湖公園、臨港花海等11個城市綠地公園,完成約160萬平方米城市道路綠化建設,建成區綠地率已由2011年的不足5%增加到目前的36%,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成功獲批“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獲評“綠色發展優秀城市”,形成了濕地、綠廊、花海相連貫通的現代化生態新城。
如今,公園水系和生態街景相映生輝。在秦王川國家濕地公園、棲霞湖公園、中川國際機場臨港花海等地隨處可見休閒愜意的群眾。夜幕降臨時,紅霞落波,清風徐來,各色景觀燈瑰麗多姿。這些區域已成為新區市民夜晚休閒觀光的好去處和網紅打卡地。
回眸過去,從造林滅荒到科學綠化,蘭州新區構建起與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集防風林帶、生態水系、綠廊花海、濕地公園於一體的生態體系,交出了一份“天藍水碧笑靨醉人,城綠村美鄉愁濃醇”的答卷,為全省做強“一核”拓展了發展空間,為黃河中上游生態治理創出了新區經驗。
民生:從兜底保障到優質共享
十年來,蘭州新區始終着眼於“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增進民生福祉”,將宜居宜業、民生保障擺在城市開發建設突出位置,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交通、教育、醫療、社保、城市功能服務等問題入手,持續為百姓幸福做“加法”,着力把新區的高質量發展紅利持續不斷轉化為民生福祉,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教育乃民生之本,是蘭州新區高質量發展繞不開的話題。十年來,蘭州新區教育事業發展投入超過280億元,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37所。2017年以來,面向全國引進教育人才超過1200人,教育成效全面開花、教育水平顯著提升。學前教育科學保教水平明顯提高,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不斷擴大,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0%以上,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自2015年新區組織高考,特別是2016年獨立設立高考考區以來,高考報名人數和成績屢創新高,規模增長了7倍。
如今,來到家門口的優質資源,不只是教育。目前,蘭州新區已建成投運三級綜合性公立醫院1家、二級綜合性公立醫院1家,綜合門診部、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社區衞生服務站,康復醫療中心、附屬醫院等基本建設配套,急救分站、村衞生室全部實現鄉村一體化“七統一”管理,基層醫療服務網絡不斷健全完善。
城市在變、道路在變、環境在變、生活在變。十年來,生活在蘭州新區的人們感受到太多的變化:街角多了綠意盎然的“口袋公園”;家門口建起了好學校;“十五分鍾醫療服務圈”,讓群眾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社區、大病不出新區”;體育健身場所越來越多,文藝活動、體育賽事讓人目不暇接;老人吃飯有“夕陽樂餐廳”、家門口就業有“振興工廠”、孩子放學有“四點半課堂”、生活服務有便民服務站……一系列便民舉措的推出,讓生活在新區的居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
黨建:從夯基固本到科學引領
蘭州新區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從政治上考量全局、引領發展,打造了區域統籌、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的“全域黨建共同體”。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牢記初心使命、強化擔當作為,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小切口”促成“大融合”,黨旗在田間地頭、社區網格、項目工地和抗疫一線高高飄揚,樹起以實幹論英雄的鮮明導向,持續推動城市、農村、國企、民企等各領域黨建提質增效。新區的政治生態風清氣正,真抓實幹蔚然成風,內涵式發展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走深走實。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薛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