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平川:“煤城”儲碳促綠色蝶變
2022-08-12 17:16:42 來源: 新華社
圖集

    新華社蘭州8月12日電 題:甘肅平川:“煤城”儲碳促綠色蝶變

    新華社記者程楠、趙偉宏

    晌午日頭當空,62歲的農民馬佔清放下鐵锨,取下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汗。看著一行行小樹苗伸向遠方,他説這風景過去做夢也不敢想。

    馬佔清家住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玉碗泉村。資源富集的“煤城”平川地處黃河上游,多年開採導致當地出現了大量採煤沉陷區。這兩年,依託國家儲備林等項目建設,當地探索“地下挖煤、地上儲碳”的發展新路徑,昔日的荒山和沉陷礦山逐漸開始了綠色蝶變。

    長期以來,乾旱、風沙加上降雨稀少,把生態脆弱的“標籤”烙在黃土地上。玉碗泉村雖鄰近黃河,但河水無法到達之處,仍是滿眼荒蕪,當地人“守着黃河干瞪眼”。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馬佔清説,過去,大風一起,就黃土漫天;走幾裏地,離不了荒山。

    去年,剛開始建設國儲林的時候,馬佔清和村民們心裏犯嘀咕,“這些年,種地沒啥好光景,還能種活樹?”

馬佔清(右一)和村民在國儲林工作。新華社記者 程楠 攝

    然而,從今夏起,黃風天開始變少,山溝溝漸生新綠。走在新造的林子裏,馬佔清還能聞到淡淡的草木香氣。

    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通過提灌設施、蓄水池等工程建設,有關部門從低處引來了黃河水。從清晨到傍晚,馬佔清和村民們忙着修路、平整土地、埋設滴灌管道……

    “今年開春,開始栽樹,我們都高興得很。”馬佔清説,村民卸車、栽種、澆水都很小心,生怕把小樹苗磕着碰着。

    環境向好也帶來收入增加。參與當地國儲林建設的農民月均能收入3000多元。“在家門口就業,收入也穩定。”馬佔清説。

    眼見周邊荒山漸漸發出新綠,平川採煤沉陷區的幹部群眾也開始了綠色實踐。

    寶積鎮尖山村地廣人稀。“過去因為採煤沉陷,種地收益不高,只能外出打工。”村民閆積從説,那時候出了家門,滿眼荒山禿嶺,沒啥生氣。

閆積從(右一)等婦女正在勞動。新華社記者 程楠 攝

    而從去年開始,受益於甘肅中部生態移民扶貧開發供水工程,尖山村建起了滴灌設施,一度撂荒的農田開始迸發新綠。閆積從等婦女也開始在家門口的合作社“上班”,種植食葵、西瓜等作物。

    “合作社流轉了我家16畝地,年流轉費每畝能收入150元。”閆積從説,在合作社務工不僅每天有130元收入,還能就近照顧家中的老人、孩子,比過去單純種地收入高得多。

    目前,尖山村的合作社已陸續流轉了周邊多個村的近萬畝土地,種植了多种經濟作物。“不僅提高了農民收益,也逐漸改善了周邊區域的小環境。”尖山村黨支部書記黨生珍説。

圖為尖山村的一片農田。新華社記者 程楠 攝

    今年,平川區國儲林項目已被列入2022年度甘肅省省列重大建設項目。平川區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黃興多介紹,平川區國儲林總面積45萬畝,今年計劃實施10萬畝,目前已完成造林約9.2萬畝,成活率超95%。“未來4年,這45萬畝造林完成後,每年可固碳約720萬噸。”(完)

責任編輯: 王小華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910789